diff --git "a/\351\231\210\346\201\255\347\204\225/\347\254\224\350\256\260/11.12\347\254\224\350\256\260.md" "b/\351\231\210\346\201\255\347\204\225/\347\254\224\350\256\260/11.12\347\254\224\350\256\260.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4761f27b3def6d08dfbf36bb570f1637a45975d1 --- /dev/null +++ "b/\351\231\210\346\201\255\347\204\225/\347\254\224\350\256\260/11.12\347\254\224\350\256\260.md" @@ -0,0 +1,120 @@ +## 华为云安全组和域名解析,先搞!!! +1. 在华为云的弹性云服务中的安全组里配置规则,将80端口和443端口加入允许访问列表,并保存(先配置) + +2. 域名也要先解析 + + +## 登录 +1. 在Linux上登录操作系统 + - ssh root@(服务器IP地址/域名) +2. 检测看看是否可用 + - ping @(服务器IP地址/域名) +3. 输入密码,显示成功登录 + +## 开始安装 +1. 搜索.Net点击Linux包下载,进入Debian + +2. 打开终端运行相关指令(需要一条条执行) + + ``` + wget https://packages.microsoft.com/config/debian/12/packages-microsoft-prod.deb -O packages-microsoft-prod.deb + ``` + + ``` + sudo dpkg -i packages-microsoft-prod.deb + ``` + + ``` + rm packages-microsoft-prod.deb + ``` + + 然后安装sdk + + ``` + apt-get update + ``` + + ``` + apt-get install -y dotnet-sdk-8.0 + ``` + + 安装运行时 + + ``` + apt-get install -y aspnetcore-runtime-8.0 + ``` + + + +3. 安装好后检查是否安装好(dotnet --version) + +## 开始搭建静态网站! + +(如果是新建的一个网站,要先打补丁再安装nginx)我觉得有没有都无所谓 + +1. apt update +2. apt update -y + +1. 安装nginx + - apt install -y nginx +2. 设置nginx开机启动和nginx现在启动 + - systemctl enable nginx + + - systemctl start nginx +3. 查看nginx情况 + - systemctl status nginx +4. 在/var/下创建www文件夹,并在www文件夹下创建以域名为名称的文件夹,由于我的域名是t4.srwsrf.com,所以,创建的文件夹名称就为t4.srwsrf.com + - mkdir /var/www + + - cd /var/www + + - mkdir t4.srwsrf.com + +5. (接mkdir t4.srwsrf.com详细解说) + ``` + 切换到/var/www文件后先(如果已经创建了mkdir /var/www) + +查看文件,有就删,没有就创建 + - ls -l(如果total等于0,就是没有文件) + + 如果显示为根目录的话,用强删(慎用!!!) + - rm -rf 需要删的根目录名 + + 文件删除 + - rm 文件名 + + 查看文件内容 + - cat 查看的文件名 + + 然后创建一个t4.srwsrf.com域名的文件 + -mkdir t4.srwsrf.com + +然后创建一个文件夹,把文件终端打开上传到域名文件中(t4.srwsrf.com是解析后的名字) +- scp 可以直接tab补全,或者手搓/文件名 root@t4.srwsrf.com:/var/www/t4.srwsrf.com + + ``` + + - cd t4.srwsrf.com + + +6. 到 /etc/nginx/conf.d/目录下 +- cd /etc/nginx/conf.d + +7. 创建一个以域名为名称的配置文件 + - vim t4.srwsrf.com.conf +8.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按i键进入插入模式,输入如下文本后,按ESC进入命令模式,然后:wq保存退出。 +``` +server{ + listen 80; #监听的端口 + server_name t4.srwsrf.com; #监听的域名 + location / { + root /var/www/t4.srwsrf.com ;#网站所在路径 + index index.html ;#上传的文件名要对应 #默认的首页文件 + } +} + +``` +10. 测试配置文件是否正确 + - nginx -t +11. 重新加载配置 + - nginx -s reload(任意一个)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351\231\210\346\201\255\347\204\225/\347\254\224\350\256\260/11.13biji.md" "b/\351\231\210\346\201\255\347\204\225/\347\254\224\350\256\260/11.13biji.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c28ace8f0d4b32fb2c2b4d6d1fa30d081215fc80 --- /dev/null +++ "b/\351\231\210\346\201\255\347\204\225/\347\254\224\350\256\260/11.13biji.md" @@ -0,0 +1,41 @@ +## 最好按如下的顺序存放项目 +``` +Blog(最外层文件夹) +↓ +src(放语言)项目在这里面 +- Blog.web +- Blog.Dao(做启动项) +↓ +Blog.sln(同级的解决方案,是与src同级) +``` + + +## 主要流程 +1. 新建一个MVC项目 + - dotnet new mvc +2. 创建模板控制器 + - dotnet new mvc -o Blog.web +3. 创建类库 + - dotnet new classlib -o Blog.Dao +4. 第二第三步最好按前面的路径存放,so改为: + - dotnet new mvc -o .\src\Blog.web + - dotnet new mvc -o .\src\Blog.Dao +5. 将控制器和类库添加到解决方案 + - dotnet sln add .\src\Blog.web + - dotnet sln add .\src\Blog.Dao +6. 编译 + - dotnet build +7. 然后启动 + - dotnet run --project .\src\Blog.web + +### 简单介绍 +1. wwwroot 放前端文件 +2. views 放视图 + +## 接主要流程展示页面 +1. 在Controllers里新增文件 +2. 把using···.mvc还有namespace···引入新增文件 +3. 然后复制public的返回方法(注意:类名要对应) +4. 在视图Index.cshtml里输入内容。 +5. 最后,开跑!!! + - dotnet watch --project .\src\Blog.web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351\231\210\346\201\255\347\204\225/\347\254\224\350\256\260/11.14\347\254\224\350\256\260.md" "b/\351\231\210\346\201\255\347\204\225/\347\254\224\350\256\260/11.14\347\254\224\350\256\260.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3f7f8ceae20faffb47a88c65d1845116c54cb89 --- /dev/null +++ "b/\351\231\210\346\201\255\347\204\225/\347\254\224\350\256\260/11.14\347\254\224\350\256\260.md" @@ -0,0 +1,75 @@ +## 环境变量 +环境变量是操作系统中用来指定操作系统运行环境的一些参数,如临时文件夹位置和系统文件夹位置等。 + +一、Windows系统 +在Windows系统中,环境变量可分为用户变量与系统变量两类,这些变量在整个操作系统范围内可用,影响所有用户和系统中的所有进程。 + +1. 查看环境变量 +通过系统属性窗口: +右键点击“此电脑”或“计算机”图标,选择“属性”。 +在弹出的系统窗口中,点击“高级系统设置”链接。 +在系统属性窗口中,点击“环境变量”按钮。此时即可看到“用户变量”和“系统变量”两个选项卡。 +通过运行对话框: +按下“Win+R”快捷键,打开运行对话框。 +输入指令sysdm.cpl,点击确定后打开系统属性窗口,后续步骤与上述方法相同。 +或者输入指令rundll32 sysdm.cpl,EditEnvironmentVariables,点击确定后直接打开环境变量设置窗口。 +通过搜索: +在左下角的搜索图标中输入“环境变量”或“env”,然后点击“编辑账户的环境变量”,也可以直接打开设置窗口。 + +通过命令提示符: +打开命令提示符(cmd)。 +输入set命令,按回车,即可看到当前所有的环境变量及其值。 +输入echo %VARIABLE_NAME%(VARIABLE_NAME为环境变量名),可以查看特定环境变量的值,例如echo %PATH%。 +2. 设置或修改环境变量 +临时设置: +使用set命令。例如,set 变量名=变量内容,该变量只在当前命令行窗口有效,不会保存到系统中。 + +永久设置: +使用setx命令: +设置用户环境变量:setx "变量名" "变量值"。 +设置系统环境变量:setx "变量名" "变量值" /m。 +通过注册表修改: +用户变量:HKEY_CURRENT_USER\Environment。 +系统变量: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ontrolSet001\Control\Session Manager\Environment。 +通过修改、添加、删除相关键值对即可实现对环境变量的更改。 +在系统属性窗口中修改: +打开环境变量设置窗口(方法同上)。 +在“环境变量”窗口中,选择你要编辑的变量,然后点击“编辑”按钮。 +在弹出的窗口中修改变量的值。 +你也可以通过“新建”按钮来添加新的环境变量,或者使用“删除”按钮来移除不需要的变量。 +二、Linux系统 +在Linux系统中,环境变量同样非常重要,它们影响着系统的运行和应用程序的执行。 + +1. 查看环境变量 +使用env或printenv命令:显示所有环境变量。 +使用echo命令:显示单个环境变量。例如,echo $HOME显示用户的主目录路径,echo $PATH显示可执行文件的搜索路径。 +2. 设置或修改环境变量 +临时设置: +使用export命令。例如,export CC=gcc将编译器设置为gcc。该设置只在当前终端会话中有效。 + +永久设置: +在用户配置文件中添加: +常见的用户配置文件包括~/.bash_profile、~/.bashrc等。使用文本编辑器打开这些文件,并在文件末尾添加你想要设置的环境变量。例如,export PATH=$PATH:/new/path将新的路径添加到PATH环境变量中。 + +在系统配置文件中添加: +对于系统环境变量,可以在/etc/profile文件中添加。这需要root权限或使用sudo命令。添加方法与用户配置文件相同。 + +使配置生效: +修改完配置文件后,需要重新加载该文件或重新登录才能使新设置的环境变量生效。可以使用source命令来重新加载配置文件。例如,source ~/.bashrc或source /etc/profile。 + +三、Mac系统 +Mac系统基于Unix,其环境变量的设置与Linux系统类似。 + +1. 查看环境变量 +使用printenv或env命令查看所有环境变量。 +使用echo命令查看单个环境变量。例如,echo $HOME、echo $PATH等。 +2. 设置或修改环境变量 +临时设置: +使用export命令。例如,export MY_VARIABLE="Hello World"设置一个名为MY_VARIABLE的环境变量。 + +永久设置: +在用户配置文件中添加: +常见的用户配置文件包括~/.bash_profile、~/.bashrc、~/.zshrc等(具体取决于你使用的Shell类型)。使用文本编辑器打开这些文件,并在文件末尾添加你想要设置的环境变量。 + +使配置生效: +修改完配置文件后,需要重新加载该文件或重新打开终端才能使新设置的环境变量生效。可以使用source命令来重新加载配置文件。例如,source ~/.zshrc。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