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ise **Repository Path**: csharphpython/Noise ## Basic Information - **Project Name**: Noise - **Description**: 🧠碎片化知识 - **Primary Language**: Unknown - **License**: Not specified - **Default Branch**: master - **Homepage**: None - **GVP Project**: No ## Statistics - **Stars**: 0 - **Forks**: 0 - **Created**: 2020-11-16 - **Last Updated**: 2020-12-19 ## Categories & Tags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Tags**: None ## README # Noise 针对碎片化知识,我完全同意之前看到的一个观点:碎片化知识就是个坑! 但这两年为什么碰到碎片化知识,还要执意保存到一个地方呢? 我自认为是为了方便日后的搜索,碰到时快速定位到学习过的知识点,提前缩小搜索范围。 记得去年读到的一篇文章:[为什么越学越蠢?——碎片化学习是个骗局](./Paper/为什么越学越蠢?——碎片化学习是个骗局.png) 感受特别深,里面有句话:知识的储存能力,人类早就被电脑完胜了,知识的搜索和链接能力,才是学习的核心竞争力。 共勉... ## 之前的尝试 这两年来尝试过Google的Keep、印象笔记、Tim的云文件、手机的小便签、小密圈的个人星球... Keep:需要翻墙,基于网站,速度不敢恭维,搜索也不舒服 印象笔记:太高级太复杂,只适合页面的“简藏” Tim:各文件间不能全局搜索,Mac下调用不舒服 便签:一加的便签,只适合在负一屏做备忘录使用... 小密圈:之前一直在使用这个,手机端APP很舒服,Mac下需要访问网站 ## 为何选择Github? 前段时间看到Github页面大更新,且支持了“/”快捷键快速搜索,很舒服,让我萌生了使用Github记录碎片化知识的想法。 总结下来,利用Github的优势有: - 快速搜索,精准定位到每个文件、每一行; - 基于本地的仓库,也可以使用“grep”快速正则匹配搜索; - 每天的碎片化知识可以在不打开网站的前提下Push上去; - octotree插件; - 开源?!嗯... 手机、IPAD碰到的知识点会复制到QQ—>我的电脑上,再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