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发测试 **Repository Path**: ddgit123/concurrency-testing ## Basic Information - **Project Name**: 并发测试 - **Description**: 大模型API服务模拟与压力测试实践指南 - **Primary Language**: Python - **License**: Not specified - **Default Branch**: master - **Homepage**: None - **GVP Project**: No ## Statistics - **Stars**: 0 - **Forks**: 0 - **Created**: 2025-04-12 - **Last Updated**: 2025-04-12 ## Categories & Tags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Tags**: None ## README 测试大模型对话接口性能时,需综合评估多个维度的指标,以确保系统的高效性、稳定性和用户体验。以下是关键指标分类及具体说明: --- ### **一、响应时间类指标** 1. **首Token时延(TTFT, Time to First Token)** - 定义:从用户发送请求到接收到第一个Token的时间,直接影响用户对响应速度的感知。 - 优化方向:优化模型初始化和生成策略(如分段生成)。 2. **Token间延迟(Inter-Token Latency, ITL)** - 定义:连续Token生成的时间间隔,影响对话的流畅性。 - 计算:总生成时间/输出Token数,需优化生成策略以减少卡顿。 3. **端到端响应时间(End-to-End Latency)** - 定义:从请求发送到完整响应返回的总时间,包含网络传输和模型处理时间。 - 目标:通过并行计算和硬件优化降低整体延迟。 --- ### **二、吞吐量与并发能力** 1. **QPS(Queries Per Second)** - 定义:每秒处理的查询请求数,反映接口的并发处理能力。衡量系统同时处理请求的能力,但不关心事务是否做完,只关心“接收请求的速度”。 - 公式:QPS = 并发用户数 / 平均响应时间。 2. **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 - 定义:每秒处理的事务数(如完整对话轮次),需结合业务场景设计测试。衡量系统完成完整流程的能力(从请求到结果)。比如对话接口中,用户问一个问题到收到最终答案算一次事务。 3. **生成速度(OTPS, Output Tokens Per Second)** - 定义:每秒生成的Token数,衡量模型生成效率。 直接影响用户看到的回复速度。生成速度越快,用户感觉“答案是一下子蹦出来的”;越慢则像“一个字一个字慢慢挤牙膏”。 - 优化:通过硬件加速(如GPU)和模型量化提升速度。 --- ### **三、资源利用率** 1. **GPU/CPU利用率** - 监控硬件资源的使用率,避免过载导致的性能瓶颈。 2. **内存占用** - 检测模型加载和生成过程中的内存消耗,优化缓存策略。 3. **网络带宽** - 评估数据传输对延迟的影响,特别是在流式传输场景中。 --- ### **四、稳定性与可靠性** 1. **TP99/TP95延迟** - 定义:99%或95%请求的响应时间上限,反映系统在高负载下的稳定性。 - 优化:通过负载均衡和资源调度减少尾部延迟。 2. **错误率** - 统计请求失败或超时的比例,排查网络或模型处理问题。 3. **系统可用性** - 计算正常运行时间比例,确保服务的高可用性。 --- ### **五、生成质量与准确性** 1. **准确率** - 评估回答与标准答案的匹配度,需通过人工或自动化测试验证。 2. **流畅性与逻辑性** - 检测生成的文本是否自然连贯,避免重复或逻辑错误。 3. **多样性** - 衡量模型生成结果的多样性,避免单一化回答。 --- ### **六、安全性评估** 1. **抗攻击能力** - 测试模型对恶意提示词攻击(如注入攻击、诱导攻击)的防御能力。 2. **内容合规性** - 确保输出内容不包含有害信息(如偏见、暴力等)。 --- ### **七、可扩展性** 1. **横向扩展效率** - 测试增加服务器节点时性能的提升比例。 2. **纵向扩展能力** - 评估单机硬件升级(如更高性能GPU)对吞吐量的影响。 --- ### **八、其他场景化指标** - **多轮对话能力**:测试模型在连续对话中的上下文理解能力。 - **多语言支持**:评估模型对不同语言或方言的响应准确性。 --- ### **指标优先级建议** 1. **核心指标**:TTFT、端到端响应时间、QPS、TPS、TP99、GPU利用率、内存占用、生成准确率。 2. **扩展指标**:Token生成速度、多轮对话能力、抗攻击能力。 通过以上指标的综合评估,可全面优化大模型对话接口的性能,确保其在实时性、稳定性和用户体验上的平衡。 --- ### 代码运行 1. 首先,运行模拟大模型对话接口.py 2. 其次,运行测试xxx.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