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signPattern **Repository Path**: dirklu/DesignPattern ## Basic Information - **Project Name**: DesignPattern - **Description**: PHP中常用的设计模式 - **Primary Language**: PHP - **License**: Not specified - **Default Branch**: master - **Homepage**: None - **GVP Project**: No ## Statistics - **Stars**: 1 - **Forks**: 0 - **Created**: 2017-02-09 - **Last Updated**: 2020-12-19 ## Categories & Tags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Tags**: None ## README # 设计模式-PHP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 ### **_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_** * **开闭原则(Open Close Principle)** 开闭原则的意思是: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在程序需要进行拓展的时候,不能去修改原有的代码,实现一个热插拔的效果。简言之,是为了使程序的扩展性好,易于维护和升级。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需要使用接口和抽象类,后面的具体设计中我们会提到这点。 * **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里氏代换原则是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里氏代换原则中说,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LSP 是继承复用的基石,只有当派生类可以替换掉基类,且软件单位的功能不受到影响时,基类才能真正被复用,而派生类也能够在基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行为。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开闭原则的补充。实现开闭原则的关键步骤就是抽象化,而基类与子类的继承关系就是抽象化的具体实现,所以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实现抽象化的具体步骤的规范。 * **依赖倒转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这个原则是开闭原则的基础,具体内容:针对接口编程,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具体。 *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这个原则的意思是:使用多个隔离的接口,比使用单个接口要好。它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是:降低类之间的耦合度。由此可见,其实设计模式就是从大型软件架构出发、便于升级和维护的软件设计思想,它强调降低依赖,降低耦合。 * **迪米特法则,又称最少知道原则(Demeter Principle)** 最少知道原则是指:一个实体应当尽量少地与其他实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系统功能模块相对独立。 * **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 合成复用原则是指:尽量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 ### **_PHP中常见的设计模式_** * **_工厂模式Factory Pattern_** * 意图: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其子类自己决定实例化哪一个工厂类,工厂模式使其创建过程延迟到子类进行。 * 主要解决:主要解决接口选择的问题。 * 应用实例:1、您需要一辆汽车,可以直接从工厂里面提货,而不用去管这辆汽车是怎么做出来的,以及这个汽车里面的具体实现。 2、Hibernate 换数据库只需换方言和驱动就可以。 * 使用场景:1、日志记录器:记录可能记录到本地硬盘、系统事件、远程服务器等,用户可以选择记录日志到什么地方。 2、数据库访问,当用户不知道最后系统采用哪一类数据库,以及数据库可能有变化时。 3、设计一个连接服务器的框架,需要三个协议,"POP3"、"IMAP"、"HTTP",可以把这三个作为产品类,共同实现一个接口。 * **_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Pattern_** * 意图:创建一系列互相关联或依赖的对象时不需要指定将要创建的对象对应的类,因为这些将被创建的对象对应的类都实现了同一个接口。抽象工厂的使用者不需要关心对象的创建过程,它只需要知道这些对象是如何协调工作的。 * 主要解决:主要解决接口选择的问题。 * 应用实例:工作了,为了参加一些聚会,肯定有两套或多套衣服吧,比如说有商务装(成套,一系列具体产品)、时尚装(成套,一系列具体产品),甚至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能有商务女装、商务男装、时尚女装、时尚男装,这些也都是成套的,即一系列具体产品。假设一种情况(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要不然,没法进入共产主义了,但有利于说明抽象工厂模式),在您的家中,某一个衣柜(具体工厂)只能存放某一种这样的衣服(成套,一系列具体产品),每次拿这种成套的衣服时也自然要从这个衣柜中取出了。用 OO 的思想去理解,所有的衣柜(具体工厂)都是衣柜类的(抽象工厂)某一个,而每一件成套的衣服又包括具体的上衣(某一具体产品),裤子(某一具体产品),这些具体的上衣其实也都是上衣(抽象产品),具体的裤子也都是裤子(另一个抽象产品)。 * 使用场景:1、QQ 换皮肤,一整套一起换。 2、生成不同操作系统的程序。 * **_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_** * 意图: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 主要解决:一个全局使用的类频繁地创建与销毁。 * 应用实例:1、要求生产唯一序列号。 2、WEB 中的计数器,不用每次刷新都在数据库里加一次,用单例先缓存起来。 3、创建的一个对象需要消耗的资源过多,比如 I/O 与数据库的连接等。 * 使用场景:1、QQ 换皮肤,一整套一起换。 2、生成不同操作系统的程序。 * **_策略模式_** * **_观察者模式_** * **_责任链模式_** * 意图: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耦合在一起,让多个对象都有可能接收请求,将这些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并且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 主要解决:职责链上的处理者负责处理请求,客户只需要将请求发送到职责链上即可,无须关心请求的处理细节和请求的传递,所以职责链将请求的发送者和请求的处理者解耦了。 * 应用实例:1、红楼梦中的"击鼓传花"。 2、JS 中的事件冒泡。 3、JAVA WEB 中 Apache Tomcat 对 Encoding 的处理,Struts2 的拦截器,jsp servlet 的 Filter。 * 使用场景:1、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个请求,具体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由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2、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3、可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 * **_建造者模式Builder Pattern_** * 意图:将一个复杂的构建与其表示相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 主要解决:主要解决在软件系统中,有时候面临着"一个复杂对象"的创建工作,其通常由各个部分的子对象用一定的算法构成;由于需求的变化,这个复杂对象的各个部分经常面临着剧烈的变化,但是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的算法却相对稳定。 * 应用实例: 1、去肯德基,汉堡、可乐、薯条、炸鸡翅等是不变的,而其组合是经常变化的,生成出所谓的"套餐"。 2、JAVA 中的 StringBuilder。 * 使用场景:1、需要生成的对象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2、需要生成的对象内部属性本身相互依赖。 * **_原型模式Prototype Pattern_** * 意图: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 主要解决:在运行期建立和删除原型。 * 应用实例:1、细胞分裂。 2、JAVA 中的 Object clone() 方法。 * 使用场景: 1、资源优化场景。 2、类初始化需要消化非常多的资源,这个资源包括数据、硬件资源等。 3、性能和安全要求的场景。 4、通过 new 产生一个对象需要非常繁琐的数据准备或访问权限,则可以使用原型模式。 5、一个对象多个修改者的场景。 6、一个对象需要提供给其他对象访问,而且各个调用者可能都需要修改其值时,可以考虑使用原型模式拷贝多个对象供调用者使用。 7、在实际项目中,原型模式很少单独出现,一般是和工厂方法模式一起出现,通过 clone 的方法创建一个对象,然后由工厂方法提供给调用者。原型模式已经与 Java 融为浑然一体,大家可以随手拿来使用。 * **_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_** * 意图: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 主要解决:主要解决在软件系统中,常常要将一些"现存的对象"放到新的环境中,而新环境要求的接口是现对象不能满足的。 * 应用实例: 1、美国电器 110V,中国 220V,就要有一个适配器将 110V 转化为 220V。 2、JAVA JDK 1.1 提供了 Enumeration 接口,而在 1.2 中提供了 Iterator 接口,想要使用 1.2 的 JDK,则要将以前系统的 Enumeration 接口转化为 Iterator 接口,这时就需要适配器模式。 3、在 LINUX 上运行 WINDOWS 程序。 4、JAVA 中的 jdbc。 * 使用场景: 有动机地修改一个正常运行的系统的接口,这时应该考虑使用适配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