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search_environment_perception **Repository Path**: ice-shadow/research_environment_perception ## Basic Information - **Project Name**: research_environment_perception - **Description**: 无人机与地面机器人的协同环境感知与控制研究资料 - **Primary Language**: Unknown - **License**: Not specified - **Default Branch**: master - **Homepage**: None - **GVP Project**: No ## Statistics - **Stars**: 2 - **Forks**: 1 - **Created**: 2020-11-18 - **Last Updated**: 2025-07-29 ## Categories & Tags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Tags**: None ## README # 无人机与地面机器人的协同环境感知与控制 ## 1. 研究目标 机器人环境感知技术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传感器,slam和数据融合等技术将机器人所处的周边环境描述出来,并为后续控制机器人提供支持(如导航等等)。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大多都是使用单个机器人来进行环境的感知,由于机器人不可在空中俯视障碍物,只能一点一点身临其境去探索。这样的环境感知过于缓慢,实时性不高,而且不够精确。而对于单个无人机进行运作,虽说对于环境的感知较快且实时性较好,却无法进行精确控制,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将机器人与无人机有机融合,使用无人机来进行快速的环境感知并实时传输给机器人,而机器人根据接收到的地图信息,以及周围环境进行进一步修正,并进行自主控制:快速精确的到达目标点,进行物资运输或者紧急救援等活动。主要研究目标有: 对于无人机: 1. 使用摄像头来对地面进行较为精准的SLAM,生成高精密的二维、三维地图 2. 在生成地图的基础上,进行物体识别,从而为地面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提供障碍物信息 对于地面机器人: 1. 地面机器人接收无人机信息,并根据自身周围环境通过传感器实时修正与精确定位 2. 跟据地图进行加权,判断可达与不可达位置,来进行路径规划与导航 ## 2. 主要思路 研究思路和步骤: 1. 先通读一下主要的参考文献,建立对所研究问题的基本认识,了解基本的方法等。 2. 跑通无人机代码,让其可以进行SLAM,生成地图。 3. 看一些通信的代码,建立一些对于通信的认识,并实现无人机与机器人实时通信。要求实时性高,传输质量好。 4. 将地图进行加权标记,标记出障碍物。并配置ros环境,并让机器人在此环境下实现智能导航,实时定位与修改地图。 ## 3. 关键技术 突破如下的关键的技术点,方法就可基本实现: 1. 在无人机中跑通slam代码,生成地图的图像(FIXME: 如果你搞不定,可以找我,我给你软件,先用已有的软件离线作图) 2. 如何将机器人与无人机进行通讯,通过socket或者ssh?(暂时可以先不考虑真实时,先用离线生成的地图) 3. 机器人将接收到的地图信息,转换成点云或者深度图像,分辨出斜坡断崖等障碍物,将其转化为加权地图。 4. 根据机器人自身传感器与接收到的地图,实现较为精准的定位。 5. 机器人根据实时地图情况进行修改:如遇到无人机无法探查到的山洞等等。并对运动规划指定策略,如:目标点不可达?探测到山洞?等等。 ## 4. 研究计划 * week 1: 跑通无人机slam代码,能够使用无人机建图。 * week 1~2: 实现无人机与机器人通讯,实时传输地图等信息。 * week 1~2: 实现将地图信息转化为深度图像和加权代价地图。 * week 2~3: 制定运动策略,以及实时地图修改。 * week 2~4: 整合代码,实验。 * week 2~4: 论文撰写。 ## 5. 参考资料 ### 5.1 已有论文 * Bu, Shuhui, et al. "Map2DFusion: Real-time incremental UAV image mosaicing based on monocular slam." 2016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ROS). IEEE, 2016. * Wang, Wei, et al. "TerrainFusion: Real-time Digital Surface Model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Monocular SLAM." 2019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ROS). IEEE, 2019. * Zhao, Yong, et al. "Real-Time Orthophoto Mosaicing on Mobile Devices for Sequential Aerial Images with Low Overlap." Remote Sensing 12.22 (2020): 3739. ### 5.2 论文查找 关键词: 空地协同,无人机slam 我大概查了一下关于空地协同的文章,发现大家对于机器人的控制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转换为栅格地图,再进行控制,顶多就是在定位处做做文章,通常使用比较明显的图像来定义机器人的初始定位信息。 所以中心可能要放到无人机的slam上?找到或改进一个轻量级的slam? 我看论文上大多都是在无人机上绑上pc实时运转,然后传输给机器人,而且无人机离地面都很近,差不多有十几米左右 这里有一篇关联还比较近的[论文](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20&filename=CHXB202006010&v=2JGulIFAf5kJubfs4gRueWR17yL2HTeWUeSyKg67om3ac%25mmd2FvASaR%25mmd2FLQXLOLvXJwRk)它使用了改进的PL-slam,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他会把斜坡那种物体识别成不可跨过的障碍物 > 好的!先看看已有的论文,凝练一下思路。主要是要在国外的会议、期刊论文里面找相关的研究,主要是把握一下目前整个学术界这个方向做到什么样子了,用什么思路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