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14 \346\233\271\346\255\243\346\263\242/20240320\350\256\241\347\256\227\346\234\272\345\237\272\347\241\200BIOS\350\256\276\347\275\256.md" "b/14 \346\233\271\346\255\243\346\263\242/20240320\350\256\241\347\256\227\346\234\272\345\237\272\347\241\200BIOS\350\256\276\347\275\256.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d2fb658c0fc0df080017519b01c61dd033afc93a --- /dev/null +++ "b/14 \346\233\271\346\255\243\346\263\242/20240320\350\256\241\347\256\227\346\234\272\345\237\272\347\241\200BIOS\350\256\276\347\275\256.md" @@ -0,0 +1,28 @@ +# 笔记 + +## 启动四个步骤 + +第一阶段:BIOS阶段 + +​ BIOS 阶段:主要是开机硬件自检、选择启动顺序(选择从哪个外部设备启动); + +第二阶段:确定激活分区 + +​ 确定激活分区:选择外部设备以后,设备的前512KB存储的是主引导记录( MBR Master Boot Record ), MBR 里面存储了该设备分区表,最多有4个主分区,但是仅仅有一个主分区为 激活分区 ,可以有一个 主分区 为 扩展分区 , 扩展分区 里面又可以划分无数个 逻辑分区 ; BIOS 可以通过依次遍历四个主分区找到激活分区; + +第三阶段:确定操作系统的位置 + +​ 确定操作系统的位置:确定了激活分区后,激活分区的第一个扇区为 卷引导记录 ( VBR Volume Boot Record ); + +第四阶段:加载操作系统内核到内存中 + +​ 加载操作系统内核到内存中:通过VBR,便可以找到操作系统内核的位置,因此可以加载内核到内存中;以Linux为例,会首先加载/boot文件夹下的init进程,随后init进程又会启动其他进程 + +## BIOS和CMOS的关系 + +​ BIOS是一组设置硬件的电脑程序,保存在主板上的一块EPROM或EEPROM芯片中,里面装有系统的重要信息和设置系统参数的设置程序——BIOS Setup程序。而CMOS即: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用来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参数的设定,其内容可通过设置程序进行读写。CMOS芯片由主板上的钮扣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断电,参数也不会丢失。CMOS芯片只有保存数据的功能,而对CMOS中各项参数的修改要通过BIOS的设定程序来实现。 + +​ BIOS与CMOS既相关又不同:BIOS中的系统设置程序是完成CMOS参数设置的手段;CMOS RAM既是BIOS设定系统参数的存放场所,又是 BIOS设定系统参数的结果。因此,完整的说法应该是“通过BIOS设置程序对CMOS参数进行设置”。由于 BIOS和CMOS都跟系统设置密初相关,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造成了BIOS设置和CMOS设置的说法,其实指的都是同一回事,但BIOS与CMOS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切勿混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