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90fdf2a93aeaf4be1585acddc0eb83dec4b60786 Mon Sep 17 00:00:00 2001 From: =?UTF-8?q?=E9=99=88=E4=BD=B3=E7=82=9C?= <626104790@qq.com> Date: Wed, 6 Mar 2024 20:27:03 +0800 Subject: [PATCH] =?UTF-8?q?=E4=BD=9C=E4=B8=9A?= MIME-Version: 1.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TF-8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 ...34\344\270\232\347\254\224\350\256\260.md" | 2 + .../3.2\347\254\224\350\256\260.md" | 28 +++ ...34\344\270\232\347\254\224\350\256\260.md" | 43 +++++ ...34\344\270\232\347\254\224\350\256\260.md" | 175 ++++++++++++++++++ 4 files changed, 248 insertions(+) create mode 100644 "15 \351\231\210\344\275\263\347\202\234/3.2\344\275\234\344\270\232\347\254\224\350\256\260.md" create mode 100644 "15 \351\231\210\344\275\263\347\202\234/3.2\347\254\224\350\256\260.md" create mode 100644 "15 \351\231\210\344\275\263\347\202\234/3.5\344\275\234\344\270\232\347\254\224\350\256\260.md" create mode 100644 "15 \351\231\210\344\275\263\347\202\234/3.6\344\275\234\344\270\232\347\254\224\350\256\260.md" diff --git "a/15 \351\231\210\344\275\263\347\202\234/3.2\344\275\234\344\270\232\347\254\224\350\256\260.md" "b/15 \351\231\210\344\275\263\347\202\234/3.2\344\275\234\344\270\232\347\254\224\350\256\260.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e850fb9 --- /dev/null +++ "b/15 \351\231\210\344\275\263\347\202\234/3.2\344\275\234\344\270\232\347\254\224\350\256\260.md" @@ -0,0 +1,2 @@ +硬件 +机箱、主板、CPU、内存条、显卡、硬盘、CPU风扇、电源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15 \351\231\210\344\275\263\347\202\234/3.2\347\254\224\350\256\260.md" "b/15 \351\231\210\344\275\263\347\202\234/3.2\347\254\224\350\256\260.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3987103 --- /dev/null +++ "b/15 \351\231\210\344\275\263\347\202\234/3.2\347\254\224\350\256\260.md" @@ -0,0 +1,28 @@ +CPU插槽区别 +英特尔 +Socket 478  最初的Socket 478接口是早期Pentium 4系列处理器所采用的接口类型,针脚数为478针。Socket 478的Pentium 4处理器面积很小,其针脚排列极为紧密。 + + 但是,Intel于2006年初推出了一种全新的Socket 478接口,这种接口是目前Intel公司采用Core架构的处理器Core Duo和Core Solo的专用接口,与早期桌面版Pentium 4系列的Socket 478接口相比,虽然针脚数同为478根,但是其针脚定义以及电压等重要参数完全不相同,所以二者之间并不能互相兼容。随着Intel公司的处理器全面向Core架构转移,今后采用新Socket 478接口的处理器将会越来越多,例如即将推出的Core架构的Celeron M也会采用此接口。   + +Socket 775  Socket 775又称为Socket T,是目前应用于Intel LGA775封装的CPU所对应的接口,目前采用此种接口的有LGA775封装的单核心的Pentium 4、Pentium 4 EE、Celeron D以及双核心的Pentium D和Pentium EE等CPU。与以前的Socket 478接口CPU不同,Socket 775接口CPU的底部没有传统的针脚,而代之以775个触点,即并非针脚式而是触点式,通过与对应的Socket 775插槽内的775根触针接触来传输信号。 + +Socket 775接口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处理器的信号强度、提升处理器频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处理器生产的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随着Socket 478的逐渐淡出,Socket 775已经成为Intel桌面CPU的标准接口。 + + Socket 754  Socket 754是2003年9月AMD64位桌面平台最初发布时的CPU接口,具有754根CPU针脚,只支持单通道DDR内存。目前采用此接口的有面向桌面平台的Athlon 64的低端型号和Sempron的高端型号,以及面向移动平台的Mobile Sempron、Mobile Athlon 64以及Turion 64 + +而与此同时移动平台的Socket 754也将逐渐被具有638根CPU针脚、支持双通道DDR2内存的Socket S1所取代。Socket 754在2007年底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从而被淘汰,其寿命反而要比一度号称要取代自己的Socket 939要长得多。 + +锐龙 +AMD桌面处理器拥有AM3+、FM2+、AM1三种不同接口,分别用于高端CPU、主流APU、低端APU,而从2016年开始,它们将全部统一为新的AM4。 + +AM4接口将采用uOPGA [1]样式,比现在的uPGA [1]略有改进,但仍然是针脚在处理器底部、触点在主板上的传统设计,具体针脚数量为1331个,比起AM3+ 942个、FM2+ 906个增加了不少 [1]。 + +AM4处理器将会继续集成大量扩展功能模块,其中内存控制器终于支持DDR4,起步频率为2400MHz [1],可以超频到最高2933MHz [1]。 + +北桥部分也会像FM2+ [1]那样完全集成在内,因此AM3+ [1]将成为AMD最后一个南北桥芯片组分离的平台。未来的新主板上只保留一个负责I/O功能的南桥芯片。这样一来,HyperTransport传输总线 [1]将完全位于处理器内部,性能和效率有望大幅提升,而且原生支持PCI-E 3.0 [1]、M.2 [1]等新技术。 + +类似AM3+ [1],AM4平台也会支持140W以上 [1]的处理器热设计功耗。需要注意的是,新接口的散热器扣具安装孔距将变为90×54毫米 [1],不再兼容现有平台。 [1] + +即将到来的AM5接口在散热安装尺寸上将与AM4保持兼容,现有的AM4散热器可以继续使用 [5] + +AMD为AM4新接口准备了300系/A320/B350/X370 [2]四大芯片组,其中300系 [2]主打SOC平台,A320 [2]对位低端,B350 [2]对位主流,X370 [2]对位发烧级市场。 [2]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15 \351\231\210\344\275\263\347\202\234/3.5\344\275\234\344\270\232\347\254\224\350\256\260.md" "b/15 \351\231\210\344\275\263\347\202\234/3.5\344\275\234\344\270\232\347\254\224\350\256\260.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eb404bd --- /dev/null +++ "b/15 \351\231\210\344\275\263\347\202\234/3.5\344\275\234\344\270\232\347\254\224\350\256\260.md" @@ -0,0 +1,43 @@ +显卡显存类型 +存的类型也是影响显卡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市面上的显存主要有HBM和GDDR两种。 + +GDDR:GDDR显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市场上的主流类型,从过去的GDDR1一直到现在的GDDR5和GDDR5X。GDDR5和GDDR5X显存的功耗相对低,且性能更高,也可以提供更大的容量,并采用了新的频率架构,拥有更佳的容错性。 + +HBM:HBM显存是最新一代的显存,用来替代GDDR,它采用堆叠技术,减少了显存的体积,节省了空间。HBM显存增加了位宽,其单颗粒的位宽是1024bit,是GDDR5的32倍。同等容量的情况下,HBM显存性能比GDDR5提升了65%,功耗降低了40%。最新的HBM2显存的性能可能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一倍。 + +什么是DDR +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 存储器 + +ddr是一个内存名称,意思即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 存储器 ,是内存的其中一种。 + +功能特点 +内存又可以叫做主存。是CPU能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内存的特点是访问数据的速率快。内存是电脑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相对于外存而言的。我们平常使用的程序,如Windows操作系统、打字软件、游戏软件等,一般都是安装在硬盘等外存上的,但仅此是不能使用其功能的,必须把它们调入内存中运行,才能真正使用其功能,我们平时输入一段文字,或玩一个游戏,其实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就好比在一个书房里,存放书籍的书架和书柜相当于电脑的外存,而我们工作的办公桌就是内存。通常我们把要永久保存的、大量的数据存储在外存上,而把一些临时的或少量的数据和程序放在内存上,当然内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电脑的运行速度。 + +工作原理 +SDRAM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只传输一次数据,它是在时钟的上升期进行数据传输;而DDR内存则是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两次数据,它能够在时钟的上升期和下降期各传输一次数据,因此称为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DDR内存可以在与SDRAM相同的总线频率下达到更高的数据传输率。 + +性能特点 +与SDRAM相比:DDR运用了更先进的同步电路,使指定地址、数据的输送和输出主要步骤既独立执行,又保持与CPU完全同步;DDR使用了DLL(Delay Locked Loop,延时锁定回路提供一个数据滤波信号)技术,当数据有效时,存储控制器可使用这个数据滤波信号来精确定位数据,每16次输出一次,并重新同步来自不同存储器模块的数据。DDR本质上不需要提高时钟频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它允许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读出数据,因而其速度是标准SDRAM的两倍。 + +从外形体积上DDR与SDRAM相比差别并不大,他们具有同样的尺寸和同样的针脚距离。但DDR为184针脚,比SDRAM多出了16个针脚,主要包含了新的控制、时钟、电源和接地等信号。DDR内存采用的是支持2.5V电压的SSTL2标准,而不是SDRAM使用的3.3V电压的LVTTL标准。 + +内存频率 +DDR内存的频率可以用工作频率和等效频率两种方式表示,工作频率是内存颗粒实际的工作频率,但是由于DDR内存可以在脉冲的上升和下降沿都传输数据,因此传输数据的等效频率是工作频率的两倍。 + +时序 +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这几个数字越小,内存越快。 + +时序的5个数字从左到右分别代表: + +Column Access Strobe (CAS) Latency(简称CL),可以翻译成“列访问选通延迟”。至于具体什么是列访问选通,咱们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发送一个列地址到内存与数据开始响应之间的周期数。这是从已经打开正确行的DRAM读取第一比特内存所需的周期数。与其他数字不同,这不是最大值,而是内存控制器和内存之间必须达成的确切数字。 +Row Access Strobe(RAS) to Column Access Strobe(CAS) Delay time(简称tRCD),说人话就是“行地址传输到列地址的延迟“, 打开一行内存并访问其中的列所需的最小时钟周期数。从DRAM的非活动行读取第一位内存的时间是TRCD+ CL。 +RAS Precharge Delay time(简称tRP),“行预充电时间“ 发出预充电命令与打开下一行之间所需的最小时钟周期数。从一个非正确打开行的DRAM读取内存第一比特的时间是TRP+ TRCD+ CL。 +Row Active Delay time(简称tRAS),“行激活时间“。有时会被省略。 行活动命令与发出预充电命令之间所需的最小时钟周期数。这是内部刷新行所需的时间,并与TRCD重叠。在SDRAM模块中,它只是TRCD+ CL。否则,约等于TRCD+ 2×CL。 +Command Rate,称之为“首命令延迟”,一般很少出现。通常会被省略。 +颗粒 +内存芯片全名称叫: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属于易失性储存的一种。意思就是断电之后就会丢失数据不会持久化保持。 主要是作储存工作。我们常常说计算机就是0和1的计算,内存芯片内面的电容器和晶体管就是充当这样运算角色。当电容器充满电子的时就是代表1或者代表0,而晶体管则代表开关可以让控制电路读取或改变电容器的状态。 一个电容器和一个晶体管组成一对叫储存单元,需要周期性补充电子保持状态故称“动态”存储器。 + +硬盘的主控缓存闪存颗粒 +固态硬盘(SSD)主要包括主控芯片、闪存颗粒和缓存单元三大组件,在这三大件中,采购成本最高的是闪存颗粒,大约占据了70%的份额;由于不同厂商对不同产品的定位问题和有些产品存在内外置缓存的区分,缓存单元一般无法统一论述;但最有技术含量和核心技术的则是主控芯片了。 + +主控与闪存的沟通同样很复杂。固态硬盘中的闪存通常被叫做RAW闪存,智能化程度很低,只能遵循特定的闪存接口,如Toggle或者ONFI进行访问。而不同的闪存芯片在工作特性上有些千丝万别的不同,这就需要主控去主动适应闪存的特点。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15 \351\231\210\344\275\263\347\202\234/3.6\344\275\234\344\270\232\347\254\224\350\256\260.md" "b/15 \351\231\210\344\275\263\347\202\234/3.6\344\275\234\344\270\232\347\254\224\350\256\260.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ff422ad --- /dev/null +++ "b/15 \351\231\210\344\275\263\347\202\234/3.6\344\275\234\344\270\232\347\254\224\350\256\260.md" @@ -0,0 +1,175 @@ +## 电源: + +全模组、半模组、非模组 + +## 键盘 + +薄膜键盘 + +机械键盘: + +最常见的Cherry轴有五种:**黑轴、青轴、红轴、茶轴、银轴** + +黑轴:**特点** + +- 具有非常明显的触发感受和声音反馈,适合对键盘反馈力度要求较高的用户; +- 触发力较高,需要一定的按键力度才能触发,防误触性能良好; +- 操作手感较轻盈,可以轻松快速地输入快速的打字和游戏命令。 + +**优点** + +- 拥有非常明显的触发感受和声音反馈,有助于提高输入效率和准确性; +- 防误触性能良好,可以有效减少误操作; +- 操作手感轻松,适合长时间的键盘使用。 + +**缺点** + +- 由于声音较大,可能会影响他人,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使用时需要注意; +- 青轴的按键手感与反馈声音不适合所有人,一些用户可能会感到过于刺耳或不喜欢这种手感。 + +**使用场景** + +- 适合打字员和游戏爱好者使用,特别是需要快速输入和反应的场景; +- 由于青轴的触发力较高,因此也适合需要进行大量按键操作的场景,如程序员编码、金融交易员等。 + +红轴:**特点** + +- 轻按即可触发,无须用力,适合快速输入; +- 没有声音和触感反馈,使用时较为安静; +- 没有“顶点感”和“底部感”,按键位移平滑且相对较短。 + +**优点** + +- 触发轻,敲击快速,操作效率高; +- 没有声音和触感反馈,使用时不会影响他人; +- 没有“顶点感”和“底部感”,按键位移短,能够减少手指疲劳。 + +**缺点** + +- 没有声音和触感反馈,可能会让用户无法感知到按键是否被触发,尤其是在快速输入时容易出错; +- 按键位移短,不如其他机械键盘轴体验舒适。 + +红轴适合追求输入速度和响应速度的用户,同时也适合长时间输入而又不希望手指疲劳的用户。在不需要声音和触感反馈的场合下,红轴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例如,适合写程序、打字、玩游戏等。 + +**使用场景** + +- 适合需要快速输入和反应的场合,如打字员、程序员、游戏玩家等; +- 适合需要长时间输入的场合,如文字处理、数据输入等。 + +茶轴:**特点** + +- 茶轴的手感比较轻,键程较短,与红轴相似,因此适合打字和游戏。 +- 茶轴的声音比较轻柔,不会太吵闹,同时也不会太静音。 +- 茶轴的触发力为45g,与青轴相比要轻一些,但比红轴要重一些。 + +**优点** + +- 茶轴的手感轻盈,适合长时间使用,不会让手感到过于疲劳。 +- 茶轴的声音比较轻柔,不会太吵闹。 +- 茶轴适合打字和游戏,可以满足用户对于键盘手感和反馈的需求。 + +**缺点** + +- 茶轴的手感可能对于一些喜欢较为坚实感觉的用户来说比较轻盈。 +- 茶轴的触发力比较中庸,对于喜欢较为轻盈手感的用户来说可能会觉得太重。 + +**使用场景** + +- 茶轴的手感比较轻盈,适合长时间打字和游戏使用,不会让手感到过于疲劳。 +- 茶轴的声音不会太吵闹,适合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下使用,例如办公室或家庭环境。 +- 茶轴适合打字和游戏,可以满足用户对于键盘手感和反馈的需求。 + +银轴:**特点** + +1. 轻触力:银轴的轻触力只有45g左右,使用起来非常轻松。 +2. 短行程:银轴的行程只有1.2mm,与其他轴相比更加短促。 +3. 快速反弹:银轴的弹簧回弹速度快,非常适合快速打字和游戏。 +4. 静音设计:银轴的触发声音相对较小,适合在较为安静的环境中使用。 + +**优点** + +1. 轻松输入:银轴的触发力很小,使用起来非常轻松,能够有效缓解长时间使用键盘带来的手部疲劳感。 +2. 快速响应:银轴的行程短、回弹快,能够快速响应用户的按键操作,适合在需要快速反应的场景下使用。 +3. 静音设计:相对于其他机械键盘轴,银轴的声音较小,适合在需要保持安静的场景下使用。 + +**缺点** + +1. 不适合需要力度反馈的操作:银轴的触发力很小,不适合需要感知力度反馈的操作,如长时间打字等。 +2. 不适合重按:银轴的轻触力和短行程导致不太适合长时间重按,如果需要长时间按住某个键不放,会感觉手指很累。 + +**使用场景** + +银轴由于触发力小、行程短、回弹快等特点,非常适合快速输入和游戏。对于喜欢进行快速连击的游戏玩家和快速打字的写手,银轴都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同时,银轴还适合在需要在较为安静的环境下使用的人群,如在办公室或者家里的卧室等地方使用。 + +光轴:**特点** + +- 光轴是一种采用光学传感器触发按键的机械键盘轴,相比于传统的电子触点机械键盘轴,光轴的寿命更长、耐用性更强。 +- 光轴在按键过程中采用光学反馈机制,避免了传统机械键盘轴中机械接触带来的磨损和噪音,同时也提高了按键的稳定性和精度。 +- 光轴的触发力较轻,按键行程较短,因此适合需要频繁输入或快速操作的用户使用。 + +**优点** + +- 光轴的寿命更长、耐用性更强,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 光学反馈机制提高了按键的稳定性和精度,避免了机械接触带来的磨损和噪音。 +- 光轴的触发力较轻、行程较短,适合高频输入和快速操作的用户使用。 +- 光轴的按键反馈较轻,手指疲劳感较小。 + +**缺点** + +- 光轴的价格较高,相比于其他机械键盘轴较为昂贵。 +- 光轴的手感较轻,对于喜欢有“手感”的用户来说可能不太适应。 +- 光轴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对于之前使用传统机械键盘的用户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光轴的手感和反馈。 + +**使用场景** + +- 光轴适合需要高频输入和快速操作的用户,例如打字员、程序员、电竞玩家等。 +- 由于光轴的按键反馈较轻,因此在长时间输入的情况下,手指疲劳感较小,适合长时间使用键盘的用户。 +- 光轴也适合需要安静环境的用户,由于采用了光学反馈机制,按键噪音较小 + +# 预习 + +**计算机**主要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 +## 硬件系统 + +**硬件系统**:主要分为**主机**和**外设**两部分,是指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实体,主要由电子器件和机电装置组成。 + +**1、主机部分** + +中央处理器:运算器、控制器。 + +内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 + +**2、外设部分** +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摄像头等。 + +输出设备:显示器、音箱、打印机等。 + +外存储器:软盘、硬盘、优盘等。 + +运算器和控制器统称为**中央处理器(CPU)** + +**运算器**:负责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即数据的加工处理。 + +**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的中枢神经,分析程序规定的控制信息,并根据程序要求进行控制,协调计算机各部分组件工作及内存与外设的访问等。 + +**存储器**:实现记忆功能的部分,用来存储程序、数据和各种信号、命令等信息,并在需要时提供这些信息。 + +**输入设备**:实现将程序、原始数据、文字、字符、控制命令或现场采集的数据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 + +**输出设备**:实现将计算机处理后生成的中间结果或最后结果(各种数据符号及文字或各种控制信号等信息)输出出来。 + +## 软件系统 + +**软件系统**:主要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是指计算机正常运行所需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程序。 + +1、**系统软件**:操作系统、驱动程序、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 +2、**应用软件**:浏览器、文本编辑器、音频播放器等。 + +**系统软件的任务**:既要保证计算机硬件的正常工作,又要使计算机硬件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并且为计算机用户提供一个比较直观、方便和友好的使用界面。 + +**操作系统**:是一种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系统软件,也是一个大型的软件系统,其功能复杂,体系庞大,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用户操作计算机实际上是通过操作系统来进行的,它是所有软件的基础和核心。 + +**语言处理程序**:也称为编译程序,作用是把程序员用某种编程语言(如Python)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计算机可执行的机器语言。机器语言也被称为机器码,是可以通过CPU进行分析和执行的指令集。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 Gi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