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350\265\226\345\277\203\345\246\215/20240401 \350\256\241\347\256\227\346\234\272\347\275\221\347\273\234.md" "b/\350\265\226\345\277\203\345\246\215/20240401 \350\256\241\347\256\227\346\234\272\347\275\221\347\273\234.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af8593d8601c75130ce0080e14ec90bd1301b5b8 --- /dev/null +++ "b/\350\265\226\345\277\203\345\246\215/20240401 \350\256\241\347\256\227\346\234\272\347\275\221\347\273\234.md" @@ -0,0 +1,61 @@ +## 计算机网络 + +###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广域网(WAN) + +城域网(MAN) + +局域网(LAN) + +最简单的网络:两台主机(网口),一条网线(双绞线) + +### OSI参考模型 + +OSI,即开放式系统互连。 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连模型。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即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或用户请求提供各种请求服务。 + +表示层:将应用层的数据转换成网络能传输的格式。 + +会话层:决定采用哪个连接发送表示层给它的数据,不具有实际的传输功能。 + +传输层:根据会话层的规定的连接方式顺序,真实的开始建立连接,断开连接。(端口) + +网络层: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负责主机A和B之间的数据通信处理。(路由器) + +数据链路层:将数据二进制化,再转给物理层。(二层交换机) + +物理层:机器只认0和1,二进制,电路是脉冲,电压等信号,实物网卡、网线、光纤。 + +### 协议 + +1、必要性 + +2、ISO国际标准化 + +3、OSI开放式 + +### 交换机 + +1、负责转发数据 + +2、学习MAC地址,并缓存起来 + +3、通信方式 + +​ 1.广播:1个源地址发送数据,any个主机接收(不是ALL) + +​ 2.单播:1个源地址给另一个明确的源地址 + +​ 3.组播:部分接收 + +### 数据封装 + +1、通信的数据:不仅有数据本身 + +2、包括: + +​ 1.源地址 + +​ 2.目的地址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