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347\254\224\350\256\260/2024041-\347\275\221\347\273\234\345\237\272\347\241\200.md" "b/\347\254\224\350\256\260/20240401-\347\275\221\347\273\234\345\237\272\347\241\200.md" similarity index 100% rename from "\347\254\224\350\256\260/2024041-\347\275\221\347\273\234\345\237\272\347\241\200.md" rename to "\347\254\224\350\256\260/20240401-\347\275\221\347\273\234\345\237\272\347\241\200.md" diff --git "a/\347\254\224\350\256\260/20240403-\350\256\241\347\256\227\346\234\272\347\275\221\347\273\234\345\237\272\347\241\200.md" "b/\347\254\224\350\256\260/20240403-\350\256\241\347\256\227\346\234\272\347\275\221\347\273\234\345\237\272\347\241\200.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82d9322209ed1324ac65b44675c6e331ce3f13e9 --- /dev/null +++ "b/\347\254\224\350\256\260/20240403-\350\256\241\347\256\227\346\234\272\347\275\221\347\273\234\345\237\272\347\241\200.md" @@ -0,0 +1,80 @@ +## 4-3计算机网络 + +#### 1.互联网的构成: + +- 有线和无线:计算机之间的物理连接。 +- IP & DNS:处理识别互联网中所有特定计算机的地址架构。 +- TCP & IP:一个数据寻路方法,让数据从一台计算机转移到目标计算机。 +- TLS:安全发送数据的机制,不让在互联网的其他任何人读取它。 +- HTTP & HTML:在任何类型的计算机中共享和查看文件的共同协议和格式。 + +#### 2.网络核心的两大功能: + +##### 网络核心是由中转设备(路由器)组织起来的,覆盖很大区域,其核心的问题是如何让数据从原路由器 + +##### 到目的路由器,网络核心就是互连的路由器网络,关键功能是路由(确定分组从源地目的传输路径) + +##### 和转发(将分组从路由器的输入端口交换至正确的输出端口)。 + +#### 3.1网络分类: + +- 局域网:局域网是在局部区域范围内将计算机、外设和通信设备通过高速通信线路互连起来的网络系统。常见于一栋大楼、一个校园或一个企业内。 +- 城域网:城域网的覆盖范围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一般来说,是将一个城市范围内的计算机互联,这种网络的连接距离约为10~100公里。 +- 广域网:广域网也称为远程网,所覆盖的地理范围可从几十平方公里到几千平方公里,它一般是将不同城市或不同国家之间的局域网互联起来。 + +#### 3.2网络拓扑: + +- 网络拓扑是网络形状,或者是网络在物理上的连通性。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即用什么方式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连接起来。 +- 星型拓扑:星型拓扑结构是一个中心,多个分节点。多节点与中央节点通过点到点的方式连接。 +- 环形拓扑:环形拓扑结构是节点形成一个闭合环。环形网中各节点通过环路接口连在一条首尾相连的闭合环形。 +- 总线型拓扑:总线拓扑结构所有设备连接到一条连接介质上。 +- 树形拓扑:树形拓扑从总线拓扑演变而来,在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不产生回路,每个链路都支持双向传输。 +- 网状拓扑:主要指各节点通过传输线互联连接起来,并且每一个节点至少与其他两个节点相连。 +- 混合型拓扑:将两种或几种网络拓扑结构混合起来构成的一种网络拓扑结构称为混合型拓扑结构 + +#### 3.3网络模型: + +- 网络模型有OSI七层参考模型和TCP/IP四层参考模型、五层参考模型。 +- 由低至高有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表示层、会话层、应用层。 +- 应用层:专门用于应用程序。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解决最终通信双方数据传输问题,即不同结点上两个对应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 +- 表示层: 定义数据格式以及加密。(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 +- 会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 传输层:提供端对端的通信管理。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协议有:TCP UDP等,数据包一旦离开网卡即进入网络传输层。 +- 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 数据链路层:采取差错检测、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方法将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传输介质为“帧”。 +- 物理层:作用是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 +#### 3.4性能指标: + +- 系统性能指标:响应时间、系统处理能力。 +- 资源性能指标:CPU、内存。 + +课堂作业: + +##### 1.了解接入网? + +- 通信网络中与终端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 + +- 接入网是通信网络中与终端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目的是将用户设备连接到核心网。 +- 它提供了不同的接入技术和协议,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位置,以提供可靠的连接和高速的数据传输。 +- 常见的接入技术包括无线接入(如4G、5G等移动网络)、有线接入(如光纤、DSL等)以太网接入等。 + +##### 2.分布式是什么? + +- 多个系统协同合作完成一个特定任务的系统 +- 分布式将一个大问题拆分成多个小问题,逐一解决,最终协同合作,支持分布式处理的软件系统就是分布式系统。 + +##### 3.物联网是什么? + +- ######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 + + - ###### 物联网的本质就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物联网是为了打破地域限制,实现物物之间按需进行的信息获取、传递、存储、融合、使用等服务的网络。因此,物联网应该具备如下3个能力:**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 + +##### 4.网桥是什么? + +- 网桥是一种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它可以连接两个或多个使用不同或相同类型的局域网。 +- 网桥是一种网络设备,它可以在数据链路层(第二层)上连接不同的局域网(LAN),并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帧。网桥的作用是: + - 隔离碰撞域,提高网络性能和稳定性。 + - 扩展网络范围,连接不同的网段或拓扑结构。 + - 进行链路层的协议转换,实现不同类型的LAN之间的互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