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f58b6b66e24c1504b01926088a2b0282ff0b87ca Mon Sep 17 00:00:00 2001 From: lin <2312289931@qq.com> Date: Thu, 23 May 2024 14:04:21 +0800 Subject: [PATCH] 20240522 --- ...66\345\244\271\347\256\241\347\220\206.md" | 70 +++++++++++++++++++ 1 file changed, 70 insertions(+) create mode 100644 "08\346\236\227\350\212\263\345\251\225/20240522\347\254\224\350\256\260-\346\226\207\344\273\266\345\217\212\346\226\207\344\273\266\345\244\271\347\256\241\347\220\206.md" diff --git "a/08\346\236\227\350\212\263\345\251\225/20240522\347\254\224\350\256\260-\346\226\207\344\273\266\345\217\212\346\226\207\344\273\266\345\244\271\347\256\241\347\220\206.md" "b/08\346\236\227\350\212\263\345\251\225/20240522\347\254\224\350\256\260-\346\226\207\344\273\266\345\217\212\346\226\207\344\273\266\345\244\271\347\256\241\347\220\206.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d40c940 --- /dev/null +++ "b/08\346\236\227\350\212\263\345\251\225/20240522\347\254\224\350\256\260-\346\226\207\344\273\266\345\217\212\346\226\207\344\273\266\345\244\271\347\256\241\347\220\206.md" @@ -0,0 +1,70 @@ +## 文件及文件夹管理 + +```html +ls:列出目录内容。 + 1.ls #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 + 2.ls 文件夹A #列出指定目录文件夹A下的文件和目录 + 3.ls -d 文件夹A # 列出文件夹A本身的信息,而不是其它下面的目录和内容 + 4.ls -a # all 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目录,包括隐藏文件/目录 + 5.ls -l #以长格式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包括权限、所有者、组、大小、创建日期等信息 + 6.ls -h # 以易读的方式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将文件大小以KB、MB\GB等单位表示 + 7.ls -t # t->time 根据修改时间排序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 .默认是大到小 + 8.ls -r # r -> reverse 反向排序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 + 9.ls -S # S -> Size 根据文件大小排序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 + 10.ls -R # 递归列出当前目录及其子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目录 + 11.ls --color # --color(英文全拼:colorize 给着色 ) + # 以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类型的文件,例如蓝色表示目录、绿色表示可执行文件等。 + + ## 扩展如何修改环境变量 家目录下的自己的文件下,使用ls -a 显示所有文件,即可看到.bashrc这个环境变量的配置文件。将# alias ll='ls -l' 前的#号删除,并保存文件。最后要生效,就要退出帐号一次,再登录,即可使用ll来代替ls -l + alias la='ls -a' + alias l='ls -CF' + +``` + +```html +cd:改变当前目录 + + - 进入某个目录:`cd 目录名` + - 返回上二级目录:`cd ../../` + - 返回家目录:`cd ~` 或者 `cd ` (啥也不跟): /home/用户名 + - 返回上次所在目录:`cd -` +``` + +```html +pwd:显示当前工作路径的绝对路径 + + 1.pwd # 显示当前工作目录的绝对路径 + 2.dir1 = $(pwd) # 将当前工作目录路径保存到变量中(在Shell脚本中常用) + 3. echo $dir1 +``` + +```html +mkdir:创建新目录 + + 1.mkdir 目录名 # 创建一个新目录 + 2.mkdir 路径/目录名 # 在指定路径下创建目录 + 3.mkdir -p 父目录/新目录 # 创建多个目录,包括父目录(如果不存在) + # 通常在写脚本的时候,为避免已存在,或不存在某目录后续命令无法继续执行,在mkdir的时候,会加-p选项 + 4.mkdir -m 权限模式 目录名 # 创建具有特定权限的目录 + 5.mkdir -p /tmp/新目录 # 创建临时目录,不长期保留,与用户文件隔离,避免暴露用户 +``` + +```html +rm:删除文件或目录 + + # ------------------- 删除文件 ------------------- + rm -i 文件名 # 删除指定的文件,删除前会询问是否删除(y 确认,n 取消)。 + rm -f 文件名 # 强制删除指定的文件,不会进行询问。 + rm -f a.txt b.txt # 同时删除多个文件:可以在命令中添加多个文件名,用空格分隔 + + rm -f a* # 删除所有以 a 开头的文件 ;删除以特定字符或模式开头的文件:使用通配符* 。 + rm -f .* # 删除隐藏文件:使用 .* + mv example.txt .example.txt # 隐藏文件 + mv mydir .mydir # 隐藏目录 + # ------------------- 删除目录 ------------------- + rmdir 目录名 # 仅删除空的目录。 + rm -r 目录名 # 递归地删除目录及其子目录和文件,删除前会询问是否删除。 + rm -rf 目录名 # 递归地强制删除目录及其子目录和文件,不会进行询问。 + rm -rfv 目录名 # 除了递归强制删除外,还会显示删除的详细步骤。 + rm -d 目录名 # 只删除空目录(与 rmdir 命令类似) +```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 Gi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