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02\350\265\265\345\206\254\350\216\271/2024-04-02\350\256\241\347\256\227\346\234\272\347\275\221\347\273\234\345\237\272\347\241\2001.md" "b/02\350\265\265\345\206\254\350\216\271/2024-04-02\350\256\241\347\256\227\346\234\272\347\275\221\347\273\234\345\237\272\347\241\2001.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672a5115827d852616f5726f7f2323f15ee17da --- /dev/null +++ "b/02\350\265\265\345\206\254\350\216\271/2024-04-02\350\256\241\347\256\227\346\234\272\347\275\221\347\273\234\345\237\272\347\241\2001.md" @@ -0,0 +1,73 @@ +``` + 计算机网络 + 两个终端用一条能承载数据传输的物理介质(也称为传输介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网络 + + 网络: + 1.至少有两个终端 + 2.有一个连接这两个终端的介质 + 3.网线是俗称 学名:双绞线 + a.光纤 + b.无线 + I.微波 + II.红外线 + III.蓝牙 + + 有了网络之后: + 1.传输数据 + 2.有源地址 + 3.有目的地址 + 4.数据会被封装 + + 当有三台终端要相连时,一般会用到交换机 + + 交换机(Switch):(比集线器强,有选择性) + 1.有很多的网口 + 2.负责同一网络的数据转发 + 3.交换机有端口都有编号 + 4.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维护一张表,这个表记录了端口号和MAC的关系 + + 集线器:(HUB) + 1.将众多终端相连,形成网络 + 2.某终端发给它的数据,会被无脑转发 + 3.网络中的终端通过MAC地址识别 + a.每台能上网的设备都必须有MAC地址 + b.MAC地址是上网设备一出厂就有的 + c.MAC地址:物理地址,也称以太网地址 + d.全球唯一(DNA) + + 交换机中,数据传输的几种方式: + 1.1对1 单播 + 2.1对部分 组播 + 3.1对any 广播(区域限制) + a.当目的地址MAC:全是F + b.就表示广播 + + 交换机: + 1.广播域(同一个交换机互换数据) + 2.局域网核心设备 + 3.通过MAC地址识别 + 4.交换机可以再接交换机(理论上是无限的) + + 路由器: + 1.隔离广播域(及连通广播域) + 2.维护路由表(记录Ip的下一跳) + 3.这里用Ip识别设备 + + Ip地址的构成: + 1.网络号(前三位) + 2.主机号(最后一位) + 3.每个上网设备都要有一个Ip才可以跨网连接 + 4.不同网络访问需要用路由器 + 5.通过Ip的网络号就可以识别是不是同一个网络 + + 作业: + 1.什么是ARP + 地址解析协议,即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主机发送信息时将包含目标IP地址的ARP请求广播到局域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并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确定目标的物理地址;收到返回消息后将该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机ARP缓存中并保留一定时间,下次请求时直接查询ARP缓存以节约资源 + +2.什么是RARP + 反向地址转换协议,网络层协议,RARP与ARP工作方式相反。 RARP使只知道自己硬件地址的主机能够知道其IP地址。RARP发出要反向解释的物理地址并希望返回其IP地址,应答包括能够提供所需信息的RARP服务器发出的IP地址。 + +3.预习OSI七层模型 + OSI七层模型是一个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通信协议的框架,用于理解和设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该模型将网络通信分解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这种分层结构使得网络协议的设计、实现和维护变得更加容易。OSI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每一层实现各自的功能和协议,并完成与相邻层的接口通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