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03\351\222\237\347\211\241\344\270\271/\347\254\224\350\256\260/\350\256\241\347\256\227\346\234\272\347\275\221\347\273\234\345\237\272\347\241\200.md" "b/03\351\222\237\347\211\241\344\270\271/\347\254\224\350\256\260/\350\256\241\347\256\227\346\234\272\347\275\221\347\273\234\345\237\272\347\241\200.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a2fc5af5ee62e8c761be65d87e40b616ee102ca7 --- /dev/null +++ "b/03\351\222\237\347\211\241\344\270\271/\347\254\224\350\256\260/\350\256\241\347\256\227\346\234\272\347\275\221\347\273\234\345\237\272\347\241\200.md" @@ -0,0 +1,115 @@ +## 计算机网络基础 + +### 一个最简单的 网络 + +- 至少有两个终端 +- 有一个连接这两个终端的介质(网线) +- 网线是俗称 学名:双绞线 + - 光纤 + - 无线:微波 红外线 蓝牙 + +有了网络之后: + +1. 传输数据 +2. 有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3. 数据会被封装 + +### 交换机 + +交换机(Switch)简称SW,意为开关,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他可以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其他常见的还有电话语音交换机、光纤交换机等。 + +1. 交换机的集中传输数据的方式(通信方式) + - 1对1 的单播 + - 一对部分的组播 + - 一对any的 广播(当目的地地址MAC:全是F 表示广播方式) +2. 广播域(同一个交换机) +3. 局域网核心设备 +4. 通过MAC地址识别 +5. 交换机可以再接交换机 + + + +### 路由器(也称为网关 类比海关) + +- 隔离广播域(及连通广播域) +- 维护路由表(记录IP的下一跳) +- 这里用IP识别设备 + + + +### 集线器 + +- 将众多终端相连形成网络 +- 某终端发给他 的数据,会被无脑转发 +- 网络钟的终端通过MAC地址识别 + - 每台能上网的设备都必须有MAC地址 + - MAC地址是上网设备一出厂就有的 + - MAC地址:物理地址 以太网地址 + - 全球唯一(DNA) + +### ARP + +地址解析协议,即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根据[IP地址](https://baike.baidu.com/item/IP地址/0?fromModule=lemma_inlink)获取[物理地址](https://baike.baidu.com/item/物理地址/2129?fromModule=lemma_inlink)的一个[TCP/IP协议](https://baike.baidu.com/item/TCP/IP协议/0?fromModule=lemma_inlink)。 + +1. 工作过程 + + - 第1步:根据主机A上的[路由表](https://baike.baidu.com/item/路由表/0?fromModule=lemma_inlink)内容,IP确定用于访问主机B的转发IP地址是192.168.1.2。然后A主机在自己的本地ARP缓存中检查主机B的匹配MAC地址。 + + - 第2步:如果主机A在ARP缓存中没有找到映射,它将询问192.168.1.2的硬件地址,从而将ARP请求帧广播到本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源主机A的IP地址和MAC地址都包括在ARP请求中。本地网络上的每台主机都接收到ARP请求并且检查是否与自己的IP地址匹配。如果主机发现请求的IP地址与自己的IP地址不匹配,它将丢弃ARP请求。 + + - 第3步:主机B确定ARP请求中的IP地址与自己的IP地址匹配,则将主机A的IP地址和MAC地址[映射](https://baike.baidu.com/item/映射/0?fromModule=lemma_inlink)添加到本地ARP缓存中。 + + - 第4步:主机B将包含其MAC地址的ARP回复消息直接发送回主机A。 + + - 第5步:当主机A收到从主机B发来的ARP回复消息时,会用主机B的IP和MAC地址映射更新ARP缓存。本机缓存是有[生存期](https://baike.baidu.com/item/生存期/0?fromModule=lemma_inlink)的,生存期结束后,将再次重复上面的过程。主机B的MAC地址一旦确定,主机A就能向主机B发送IP通信了 + +### RARP + +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允许局域网的物理机器从[网关](https://baike.baidu.com/item/网关/98992?fromModule=lemma_inlink)服务器的 ARP 表或者缓存上请求其 IP 地址。 + +## + +1. 工作原理 + +- 发送主机发送一个本地的RARP广播,在此广播包中,声明自己的MAC地址并且请求任何收到此请求的RARP服务器分配一个IP地址; + +- 本地网段上的RARP服务器收到此请求后,检查其RARP列表,查找该MAC地址对应的IP地址; + +- 如果存在,RARP服务器就给源主机发送一个响应数据包并将此IP地址提供给对方主机使用; + +- 如果不存在,RARP服务器对此不做任何的响应; + +- 源主机收到从RARP服务器的响应信息,就利用得到的IP地址进行通讯;如果一直没有收到RARP服务器的响应信息,表示初始化失败。 [1] + +2. 工作过程(RARP的工作过程如下): + +- 网络上的每台设备都会有一个独一的硬件地址,通常是由设备厂商分配的MAC地址。PC1从网卡上读取MAC地址,然后在网络上发送一个RARP请求的广播数据包,请求RARP服务器回复该PC的IP地址。 + +- RARP服务器收到了RARP请求数据包,为其分配IP地址,并将RARP回应发送给PC1。 + +- PC1收到RARP回应后,就使用得到的IP地址进行通讯。 + + + +### OIS七层模型 + +七层 模型一般指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个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联合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为开放式互连信息系统提供了一种功能结构的框架。 + +1. 从低到高分别是: + +- 物理层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 +- 传输层 +- 会话层 +- 表示层 +- 应用层 +- (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统一为运输层) + +2. OIS模型具有如下优点 + - 分工合作,责任明确。性质相似的工作划分在同一层,性质不同的工作则划分到不同层,这样每一层的功能都是明确的,每一层都有其负责的工作范围,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找到问题所在的层,仅对此层加以改善即可。 + - 对等交谈。计算机通过网络进行通信时,按照对等交谈的原则,即同一层找同层,通过各对等层的协议来进行通信,比如,两个对等的网络层使用网络协议通信。 + - 逐层处理,层层负责。在OSI中,两个实体通信必须涉及下一层,只有相邻层之间可以通信,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上层通过接口调用下层的服务,层间不能有越级调用关系,每层功能的实现都是在下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完成的。即每一层都是利用下层提供的服务来完成本层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为上层提供进一步的服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