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38\351\237\251\345\275\254/2024.4.2\344\273\200\344\271\210\346\230\257RAP\345\222\214RARP\357\274\214\351\242\204\344\271\240OSI\344\270\203\345\261\202\346\250\241\345\236\213.md" "b/38\351\237\251\345\275\254/2024.4.2\344\273\200\344\271\210\346\230\257RAP\345\222\214RARP\357\274\214\351\242\204\344\271\240OSI\344\270\203\345\261\202\346\250\241\345\236\213.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3e2906c25c083982ab2e66b41d67a7f6e28b0c0
--- /dev/null
+++ "b/38\351\237\251\345\275\254/2024.4.2\344\273\200\344\271\210\346\230\257RAP\345\222\214RARP\357\274\214\351\242\204\344\271\240OSI\344\270\203\345\261\202\346\250\241\345\236\213.md"
@@ -0,0 +1,94 @@
+
网络
+* 至少有两个终端
+* 有一个连接两个中断的介质(入网线)
+* 网线是俗称 学名:双绞线 ——————光纤 无线 微波 红外线 蓝牙
+
+
+
+有了网络之后
+
+* 传播数据
+* 有源地址
+* 有目的地址
+* 数据会被封装
+
+
+
+集线器
+
+* 将众多终端相连,形成网络
+* 网络终端通过MAC地址识别
+ * 每台能上网的设备,必须有MAC地址
+ * MAC地址是上网设备,一出生就有的
+
+
+
+交换机
+
+* 比集成线强(有选择性的)
+
+* 很多的网口
+* 负责同一网络的数据转发
+* 交换机有端口都有编号0/2
+* 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维护一张表
+
+
+
+路由器
+
+* 隔离广播域
+* 维护路由表
+* 这里用IP识别设备
+* IP地址的 构成
+ * 网络号
+ * 主机号
+
+
+
+`现实工作中,先识别IP,再通过IP决定要不要过关`
+
+
+
+
+
+
+
+
+
+什么是ARP
+
+`地址解析协议,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协议`
+
+工作要素,ARP缓存
+
+
+
+什么是RARP
+
+反向地址转换协议
+
+允许局域网的物理机器从网关服务器的 ARP 表或者缓存上请求其 IP 地址
+
+工作原理
+
+1. 发送主机发送一个本地的RARP广播,在此广播包中,声明自己的MAC地址并且请求任何收到此请求的RARP服务器分配一个IP地址;
+
+2.
+
+ 本地网段上的RARP服务器收到此请求后,检查其RARP列表,查找该MAC地址对应的IP地址;
+
+3.
+
+ 如果存在,RARP服务器就给源主机发送一个响应数据包并将此IP地址提供给对方主机使用;
+
+4.
+
+ 如果不存在,RARP服务器对此不做任何的响应;
+
+5.
+
+ 源主机收到从RARP服务器的响应信息,就利用得到的IP地址进行通讯;如果一直没有收到RARP服务器的响应信息,表示初始化失败。
+
+预习OSI七层模型
+
+OSI模型把网络工作分为七层,IP地址在OSI模型的第三层,MAC地址在第二层,彼此不直接打交道。在通过以太网发送IP数据包时,需要先封装第三层(32位IP地址)、第二层(48位MAC地址)的包头,但由于发送时只知道目标IP地址,不知道其MAC地址,又不能跨第二、三层,所以需要使用地址解析协议。使用地址解析协议,可根据网络层IP数据包包头中的IP地址信息解析出目标硬件地址(MAC地址)信息,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