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42\345\221\250\350\211\263/\344\275\234\344\270\232&\347\273\203\344\271\240/20240403-TCP&IP&\346\216\245\345\205\245\347\275\221.md" "b/42\345\221\250\350\211\263/\344\275\234\344\270\232&\347\273\203\344\271\240/20240403-TCP&IP&\346\216\245\345\205\245\347\275\221.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9f48d3fa431e334bc531a24db8e14f08a9232b4 --- /dev/null +++ "b/42\345\221\250\350\211\263/\344\275\234\344\270\232&\347\273\203\344\271\240/20240403-TCP&IP&\346\216\245\345\205\245\347\275\221.md" @@ -0,0 +1,19 @@ +#### 作业 + +1. 了解TCP/IP + + * TCP/IP是用于英特网的通讯协议 + * TCP协议属于传输层协议 + * TCP提供IP环境下的数据可靠传输,它提供的服务包括数据流传送、可靠性、有效流控、全双工操作和多路复用 + * 通过面向连接、端到端和可靠的数据包发送 + * TCP支持的应用协议主要有:Telnet、FTP、SMTP等 + * TCP/IP协议与低层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无关 + +2. 了解接入网 + + * 接入网:骨干网络到用户终端之间所有设备 + * 骨干网一般采用光纤结构,传输速度快 + * 根据光接入节点位置不同,光纤接入方式又分为:FTTH、FTTB、FTTC和FTTO + * 传统接入网的主要接入方式主要有:V5接入、无源光网络接入(PON)、xDSL接入和光纤/同轴混合网接入(HFC) + +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42\345\221\250\350\211\263/\347\254\224\350\256\260/20240403-\347\275\221\347\273\234&OSI\344\270\203\345\261\202\346\250\241\345\236\213.md" "b/42\345\221\250\350\211\263/\347\254\224\350\256\260/20240403-\347\275\221\347\273\234&OSI\344\270\203\345\261\202\346\250\241\345\236\213.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6137c4d79c799f903190cc6a37c0be3c6c91b2e9 --- /dev/null +++ "b/42\345\221\250\350\211\263/\347\254\224\350\256\260/20240403-\347\275\221\347\273\234&OSI\344\270\203\345\261\202\346\250\241\345\236\213.md" @@ -0,0 +1,30 @@ +#### 计算器网络基础 + +1. 互联网的构成:网络边缘,网络核心,接入网 +2. 网络核心:通信链路,路由器,交换机 + * 功能:路由,转发(局域操作) + * 路由: + * 确定数据分组从源到目标所使用的路径 + * 全局操作 +3. 网络分类 + * 个人网:PAN(Personal Area Network) + *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私有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AP:Access Point) + *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城市 + *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国家) + * 互联网:Internet(全球www) +4. 网络拓扑 + * 网络拓扑图是指用各种设备使用传输介质互联的物理布局 + * 星形结构(集中式网络) + * 环形结构(环形网) + * 树形结构:多级星形网络按层次方式排列即形成树形网络 + * 总线结构:连接用户的物理媒体由所有设备共享 + * 网状结构:不易管理和维护,成本高,可靠性高(分布式结构) + * 混合结构 +5. OSI七层模型 + * 应用层:网络服务与终端用户的一个接口 + * 表示层: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信息的语法以及他们的关联,如加密解密,转换翻译,压缩解压) + * 会话层:建立,管理,终止会话(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及管理会话对应主机进程,指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正在进行会话) + * 传输层: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接受上一层数据,在必要的时候把数据进行切割,并将这些数据交给网路层,并保证这些数据段有效达到对段e) + * 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控制子网的运行,如逻辑网址,分组传输,路由选择) + * 数据链路层: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将比特组合成字节进行组合成帧,用MAC地址访问介质,错误发现但不能纠正;物理寻址,同时将原始比特流转变为逻辑成传输路线) + * 物理层: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机械,电子,定时接口通信信道上的原始比特流传输)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