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54 \345\274\240\351\276\231\350\205\276/20240401 \347\275\221\347\273\234\345\237\272\347\241\200.md" "b/54 \345\274\240\351\276\231\350\205\276/20240401 \347\275\221\347\273\234\345\237\272\347\241\200.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49c6fe3e7c8a5911b3f5d7c3b4c00b2f33c10ab9 --- /dev/null +++ "b/54 \345\274\240\351\276\231\350\205\276/20240401 \347\275\221\347\273\234\345\237\272\347\241\200.md" @@ -0,0 +1,97 @@ +# 计算机网络 + +## 网线 + +又称双绞线(内部) + +网线分类 + +| 网络类型 | 5类线 | 超5类线 | 6类线 | 超6类线 | 7类线 | +| ------------ | ------------------ | --------------------------------------- | ---------------------------------- | -------------------------- | ------------ | +| 都是双绞线 | 双绞线 | 双绞线 | 双绞线 | 双绞线 | 双绞线 | +| 双绞线类型 | 非屏蔽双绞线(UTP) | 非屏蔽双绞线(UTP)、和, 屏蔽双绞线(STP) | 非屏蔽双绞线 | 屏蔽双绞线(STP) | 屏蔽双绞线 | +| 标识 | CAT5 | CAT5-e | CAT6 | CAT6A | CAT7 | +| 结构特点 | | 十字骨架 | 十字骨架 | 十字骨架 | 有两层屏蔽层 | +| 传输频率 | 100MHz | | 1MHz~250MHz | 200-500MHz | 500MHz+ | +| 传输带宽 | 100M | 155M | 200M | | | +| 最高传输速率 | 100Mbps | 1000Mbps | 1Gbps | 1000Mbps | 10Gbps | +| 适用于 | 适用于百兆以下的网 | 适用于千兆以下的网 | 架设千兆网 传输速率高于1Gbps的应用 | 传输10Gbps以太网的布线系统 | 万兆网络 | + + + +## 最简单的网络 + +两台主机用某种介质相连就是最简单的网络 + +## 一.交换机(MAC地址) + +### 1.交换机通信方式 + +单播 + +组播 + +广播:一个源对应any个目的主机(泛洪) + +### 2.交换机特点 + +#### 1.超过两台主机相连 + +#### 2.0/24口(一般24口) + +#### 3.广播域: + +1. 用交换机相连 + +2. 通过交换机进入通信 + +3. 二层网络 ----数据链路层 + +4. MAC地址 + + 1.网卡或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 + + 2.要接入的设备一定要有这个(入网许可) + + 3.好比人的DNA,出生自带 + + 4.全球唯一,不重复 + +#### 4.交换机有个学习特点,自动学习MAC地址将接入端口的MAC记录下来 + + + +## 二.路由器(IP地址) + +### 1.隔离广播域 + +### 2.连通广播域 + +通过路由器 -- 记录ip等路径 + +只要跨广播域,就需要用到路由器 + + + +### ip地址特点 + +1. 一种逻辑地址 +2. 一种别名,给个人取个姓名 +3. 不可重复 +4. 用来标记某个物理地址 + +# 预习 + +# 1、 网络 7 层架构 + +7 层模型主要包括: + +1. **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 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 1、0 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 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模数转换与数模转换)。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2. **数据链路层:**主要将从物理层接收的数据进行 MAC 地址(网卡的地址)的封装与解封装。常把这 一层的数据叫做帧。在这一层工作的设备是交换机,数据通过交换机来传输。 +3. **网络层**:主要将从下层接收到的数据进行 IP 地址(例 192.168.0.1)的封装与解封装。在这一层工 作的设备是路由器,常把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数据包。 +4. **传输层**:定义了一些传输数据的协议和端口号(WWW 端口 80 等),如:TCP(传输控制协议, 传输效率低,可靠性强,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高,数据量大的数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与 TCP 特性恰恰相反,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数据量小的数据,如 QQ 聊天数据就是通过这 种方式传输的)。 主要是将从下层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段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址后在进行重组。 常常把这一层数据叫做段。 +5. **会话层**:通过传输层(端口号:传输端口与接收端口)建立数据传输的通路。主要在你的系统之间 发起会话或或者接受会话请求(设备之间需要互相认识可以是 IP 也可以是 MAC 或者是主机名) +6. **表示层**:主要是进行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释、加密与解密、压缩与解压缩等(也就是把计算机能够 识别的东西转换成人能够能识别的东西(如图片、声音等)) +7. **应用层** 主要是一些终端的应用,比如说 FTP(各种文件下载),WEB(IE 浏览),QQ 之类的(你 就把它理解成我们在电脑屏幕上可以看到的东西.就 是终端应用)。 + +![OSI-Model](https://img-blog.csdn.net/20170704164137407?watermark/2/text/aHR0cDovL2Jsb2cuY3Nkbi5uZXQvU0NVX0NpbmR5/font/5a6L5L2T/fontsize/400/fill/I0JBQkFCMA==/dissolve/70/gravity/SouthE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