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18 \351\237\251\347\205\234\350\276\211/assets/\347\273\230\345\233\2761.jpg" "b/18 \351\237\251\347\205\234\350\276\211/assets/\347\273\230\345\233\2761.jpg"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bf0c430a7530a3d569469dcba8cffb499ae66edb Binary files /dev/null and "b/18 \351\237\251\347\205\234\350\276\211/assets/\347\273\230\345\233\2761.jpg" differ diff --git "a/18 \351\237\251\347\205\234\350\276\211/\350\256\241\347\256\227\346\234\272\347\275\221\347\273\234\345\237\272\347\241\200.md" "b/18 \351\237\251\347\205\234\350\276\211/\350\256\241\347\256\227\346\234\272\347\275\221\347\273\234\345\237\272\347\241\200.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607b926a33d294456a1804fbc7219dbaccf93438 --- /dev/null +++ "b/18 \351\237\251\347\205\234\350\276\211/\350\256\241\347\256\227\346\234\272\347\275\221\347\273\234\345\237\272\347\241\200.md" @@ -0,0 +1,132 @@ +# 计算机网络基础 + +## 一、计算机网络分类 + +##### 作用范围:WAN(广域网)、MAN(城域网)、LAN(局域网) +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 +## 二、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 + +### ![f](.\\assets\绘图1.jpg) + + + +传输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三层(资源子网)面向大众用户,下三层面向技术人员(通信子网) + +### OSI体系结构: + +### (一)应用层(主要协议:FTP协议——文件传送协议、Telnet协议——远程登录协议、DNS协议——域名解析协议、SMTP协议——邮件传送协议、POP3协议——邮局协议、HTTP协议) + +### (二)表示层 + +### (三)会话层 + +### (四)传输层(重要设备:网关 主要协议: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UDP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 + +### (五)网络层(重要设备:路由器 主要协议:IP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ICMP协议——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RARP协议——逆地址解析协议) + +### (六)数据链路层(重要设备:网桥、交换机 主要协议:以太网协议) + +### (七)物理层 (重要设备:中继器、集线器 ) + +### + +## 三、计算机网络设备 + +#### (一)集线器(HUB) + +作用:实质是多端口的中继器,用来集中并放大接受到的信号,再从端口提交。 + + + +#### (二)中继器(重发器,Switch) + +作用:放大原信号,仅适用以太网,只对电缆上传输的数据信号再生、放大。相当于多端口的中继器,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的互联。 + +#### (三)网桥(Bridge) + + 连接一个局域网与另一个局域网,扩展网络的距离,转发数据信号。现基本被交换机取代。 + +#### (四)交换机 + +相当于网桥的升级版, 主要使用 硬件进行交换。 + +#### (五)路由器(Router) + +连接IP、TCP、UDP、ICMP等网络,可以实现网关功能。 + +#### (六)网关(又称为协议转换器,Gateway) + +既可以用于广域网互连,也可以用于局域网互连。 + +不具体特指一类产品,只要连接两个不同的网络的设备都可以叫网关。 + +实现网络之间的通信。网关可以是路由器,交换机,甚至是电脑。 + + + +## 四、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 +表示方式:32位的二进制形式 + +构成:IP地址 = 网络地址 + 主机地址 + +### (一)IP协议 + +###### 1、IPV4(互联网协议第4版) + +采用32位地址长度,有约43亿个地址。 + + + +###### 2、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 + +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同时完善了IPV4的不足。 + + + +### (二)IP地址分类(5种IP地址类型以适合不同容量的网络) + +1、A类地址:以0开头,第一个字节作为网络号,地址范围为:0.0.0.0~127.255.255.255。 + +2、B类地址:以10开头,前两个字节作为网络号,地址范围是:128.0.0.0~191.255.255.255。 + +3、C类地址:以110开头,前三个字节作为网络号,地址范围是:192.0.0.0~223.255.255.255。 + +4、D类地址(组播地址,一对多通信):以1110开头,地址范围是224.0.0.0~239.255.255.255。 + +5、E类地址(保留地址,供以后使用):以1111开头,地址范围是240.0.0.0~255.255.255.255,用于科研保留。 + +### (三)子网掩码 + +作用:告知主机或路由设备,地址的哪一部分是网络号,包括子网的网络号部分,哪一部分是主机号部分。 + +使用与IP地址相同的编址格式,即4个8位组的32位长格式。 + + + +#### 根据IP地址和子网掩码求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 +1、把IP地址和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 + +2、进行与运算,后八位:“1”与“1”变“1”,“1”与“0”变“0”,“0”与“0”变“0” + +3、换算成二进制得出网络地址 + + + +五、协议 + +(一)以太网协议 + +作用:使用以太网可以完成相邻设备的数据帧传输。 + +(二)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 +作用: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例如上一层协议要发包时,知晓了该节点的IP地址,ARP就能提供该节点的MAC地址。 + +(三)RARP协议(逆地址解析协议) + +作用:允许机器从ARP表或缓存获取IP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