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28 \346\236\227\351\235\222\350\214\271/20240304 \347\241\254\347\233\230.md" "b/28 \346\236\227\351\235\222\350\214\271/20240304 \347\241\254\347\233\230.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bbb069afb392a4e2de86ec4b2b4e2b68c44dc1b --- /dev/null +++ "b/28 \346\236\227\351\235\222\350\214\271/20240304 \347\241\254\347\233\230.md" @@ -0,0 +1,100 @@ +# 笔记 + +一·内存(临时存放数据的地方) + +CPU和内存直接交互 + +内存的工作流程:先从硬盘中将数据读到内存,CPU从内存中得到数据 + +容量:内存多大 频率:速度越快 主流频率:3200和3600mh2 DDR4 +同频下频率一样时序越小越好 + +二.硬盘(数据仓库管理员) + +HDD(机械硬盘):转速是衡量HDD一个参数,转速越快,读取越快 + +SSD(固态硬盘):电子交互,速度快 + +接口:物理接口 + +PCI-E接口:专门跑PCI-E通道的那个物理接口 + +M.2接口:专门跑PCI-E或者SATA通道 + +SATA接口:专门跑SATA同道的那个物理接口,限速600mb/s + +通道:不同通道速率上限不同 + +协议:是一种为高效管理数据传输而制定的规则和工作模式 + +IDE AHCI(民用):SATA通道 NVME(最牛固态硬盘):PCI-E通道 + +PCI-E目前最大作用就是插显卡 + +两大硬盘的优劣势 + +HDD:性价比高,寿命长,维护性机械更强,坏了可以维修,容量大SSD 120 1T + +SSD:有读写次数限制,坏了就报废了 + + + +# 作业 + +DDR的历史 + +DDR全称Double Data Rate,即双倍数据速率。 + +1. DDR 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 +2. DDR2 SDRAM:Double-Data-Rate Two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第二代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 +3. DDR3 SDRAM:Double-Data-Rate Thre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第三代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 +4. DDR4 SDRAM:Double-Data-Rate Fourth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第四代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 + DDR内存是在SDRAM内存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仍然沿用SDRAM生产体系,因此对于内存厂商而言,只需对制造普通SDRAM的设备稍加改进,即可实现DDR内存的生产,可有效的降低成本。 + + DDR是双数据速率的SDRAM内存,已经成为今天存储器技术的选择。DDR技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速度和容量,同时降低成本,减小功率和存储设备的物理尺寸。 + +内存时序和内存颗粒 +1、内存时序: + +内存时序是描述内存条性能的一种参数,一般存储在内存条的SPD中。一般数字“A-B-C-D”分别对应的参数是“CL-tRCD-tRP-tRAS”,它们的含义依次为:CAS Latency(简称CL值)内存CAS延迟时间,它是内存的重要参数之一,某些牌子的内存会把CL值印在内存条的标签上; RAS-to-CAS Delay(tRCD),内存行地址传输到列地址的延迟时间; RAS Precharge Delay(tRP),内存行地址选通脉冲预充电时间; Row Active Delay(tRAS),内存行地址选通延迟。这是购买内存最需要关注的4项时序调节,在大部分主板的BIOS中可以设定。 + +2、内存颗粒: + +[内存条](https://so.csdn.net/so/search?q=内存条&spm=1001.2101.3001.7020)颗粒即内存芯片(又称晶片),内存条颗粒是内存条重要的组成部分,内存颗粒将直接关系到内存容量的大小和内存体制的好坏。一般常见的内存颗粒厂商有镁光、英飞凌、三星、现代、南亚等。 + + + + + +外存是什么? + +外存又称为辅存,是指除计算机内存及CPU缓存以外的存储器,此类存储器断电后仍能保存数据。常见的外存有硬盘、光盘、U盘等。我们现在笔记本所使用的SSD固态硬盘,机械硬盘等等就是外部存储器。CPU如果想访问外存中的数据,必须先把外存的数据保存到内存中,CPU再去读取内存中的数据。 + +M.2接口的M-key 和B-key的区别 + +M.2这个接口的插槽端一共分为两种设计,一种是支持“B key”的插槽,短的一段在左边,采用6pin设计;另一种是支持“M key”的插槽,短的一段在右边。采用5pin设计。采用b key的M.2插槽比较低端,只能走SATA或PCI-E X2通道,而采用M key的插槽就要高端一些了,走的是PCI-E X4通道。它们的区别除了通道速率的不同,在结构表现上主要为缺口位置的不同,M key接口的位置在右,B key 接口的缺口位置在左。在PCIe总线接口的区分上,其实还有一种接口形式,就是M.2(B+M)key接口,这种接口形式即可以用在B key插槽,也可以用在M key插槽,更可以用在B+M插槽 + +SSD缓存,颗粒,主控都是干嘛的? + +缓存:SSD独立缓存是固态硬盘中的一块缓存区域,用来临 +时存储数据以提高读写性能,它是一块专用的内存芯 +片,直接连接到硬盘的控制器。 + +颗粒:分类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从其质量上区分,一个是从技术上区分,这两个区分的方向大家都讨论的热火朝天,一边是SLC\MLC\TLC等颗粒,一边是原厂颗粒、白片、黑片等颗粒。 +1. SLC 颗粒:NAND 闪存的始祖,具有十万次的 P/E 寿命,(就是十万次擦写寿命,就是相当于把盘写满,然后删除),同时具有很高的速度,但是成本高,单位密度低。 + +2. MLC颗粒:具有 3000~10000 次的 P/E 寿命,速度性能好。 + +3. TLC颗粒:具有 500 ~1000 次的 P/E 寿命慢,但有 SLC 缓存加持,短时间速度性能也很好,有很多针对性 TLC 主控芯片,为TLC 普及加砖加瓦。 + +4. QLC颗粒:它的寿命和速度相对较差。 + + +主控:主控其实就是固态硬盘中的主要控制芯片。 +硬件层面上,主控是电脑主机与硬盘内的闪存颗粒之间的桥梁,负责接收上级主机下达的任务以及协调下级闪存颗粒。可以理解成硬件是一个搬砖部门,主控就是部门经理,散存颗粒就是工人。 + +一是合理调配数据在各个闪存芯片上的负荷,让所有的闪存颗粒都能够在一定负荷下正常工作,协调和维护不同区块颗粒的协作,二则是承担了整个数据中转,连接闪存芯片和外部SATA接口,三则是负责固态硬盘内部各项指令的完成,诸如trim、CG回收、磨损均衡。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