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26 \350\202\226\347\277\224/0318\347\211\251\347\220\206\345\261\202.md" "b/26 \350\202\226\347\277\224/0318\347\211\251\347\220\206\345\261\202.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b518ea7f08a5a12206023ce82a80c54eb1068d18 --- /dev/null +++ "b/26 \350\202\226\347\277\224/0318\347\211\251\347\220\206\345\261\202.md" @@ -0,0 +1,165 @@ +1. OSI模型各层的具体作用及协议: + +###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 +- **作用**: + - 负责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原始的比特流(0和1)。 + - 定义电气、机械、时序和接口标准。 +- **协议/技术**: + - Ethernet(物理层部分,如电缆、光纤) + - USB + - RS-232 + - DSL + - 无线通信(如Wi-Fi的物理层) + +------ + +###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 +- **作用**: + - 提供节点到节点的数据传输(同一网络内)。 + - 将比特流组织成帧(Frame),并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 - 管理物理地址(MAC地址)。 +- **协议/技术**: + - Ethernet(MAC子层) + - PPP(Point-to-Point Protocol) + - 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 - Wi-Fi(MAC层) + - VLAN(虚拟局域网) + +------ + +###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 + +- **作用**: + - 提供主机到主机的数据传输(跨网络)。 + - 负责路由选择、分组转发和逻辑地址(IP地址)管理。 + - 处理拥塞控制和网络互连。 +- **协议/技术**: + - IP(Internet Protocol,IPv4/IPv6) + -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 -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 -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 -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 -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 +------ + +###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 +- **作用**: + - 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 + - 负责流量控制、错误恢复和数据分段。 + - 管理端口号,区分不同的应用程序。 +- **协议/技术**: + -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可靠传输) + -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不可靠传输) + - 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 + - QUIC(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s) + +------ + +###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 + +- **作用**: + - 管理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连接)。 + - 负责建立、维护和终止会话。 + - 提供同步点和数据交换管理。 +- **协议/技术**: + - NetBIOS + - PPTP(Point-to-Point Tunneling Protocol) + -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 -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 +------ + +###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 +- **作用**: + - 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加密和压缩。 + - 确保数据能被接收方正确解析。 + - 提供数据转换服务(如字符编码转换)。 +- **协议/技术**: + - SSL/TLS(加密) + - JPEG、MPEG(图像和视频编码) + - ASCII、Unicode(字符编码) + +------ + +###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 +- **作用**: + - 提供用户接口和网络服务。 + - 支持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 + - 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 +- **协议/技术**: + - HTTP/HTTPS(Web浏览) + - FTP(文件传输) + - SMTP、POP3、IMAP(电子邮件) + - DNS(域名解析) + - DHCP(动态主机配置) + - SNMP(网络管理) + - Telnet、SSH(远程登录) + +物理层的任务是确保比特流在传输介质上可靠传输,传输介质包括: + +- **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 **无线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激光。 + +总结中国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史 + +1. **拨号上网**(低速、不稳定)。 + +2. **ISDN**(数字传输、速率提升)。 + +3. **ADSL**(高速、普及化)。 + +4. **光纤到户**(超高速、低延迟)。 + +5. **无线宽带**(4G/5G,移动互联网时代)。 + + 预习水晶头制作方法:**工具和材料** + + 1. **网线**:Cat5、Cat5e、Cat6等。 + 2. **水晶头(RJ45接头)**:8P8C(8针8触点)。 + 3. **网线钳**:用于剥线、剪线和压接水晶头。 + 4. **测线仪**:用于测试网线连接是否正确。 + + ------ + + ### **制作步骤** + + #### **1. 剥除外皮** + + - 使用网线钳的剥线刀口,将网线外皮剥去约2-3厘米。 + - 注意不要损伤内部的线芯。 + + #### **2. 整理线序** + + - 将内部的8根线芯按照标准线序排列。常用的线序标准有两种: + - **T568A**: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 - **T568B**: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 - 中国通常使用**T568B**标准。 + + #### **3. 剪齐线头** + + - 将排列好的线芯拉直,并用网线钳的剪线刀口将线头剪齐,保留约1.5厘米的长度。 + + #### **4. 插入水晶头** + + - 将剪齐的线芯插入水晶头,确保每根线芯都顶到水晶头的底部。 + - 检查线序是否正确,并确保外皮也进入水晶头内部,以增强抗拉强度。 + + #### **5. 压接水晶头** + + - 将插入线芯的水晶头放入网线钳的压接槽中。 + - 用力压紧网线钳,使水晶头的金属触点与线芯充分接触。 + + #### **6. 测试连接** + + - 使用测线仪测试网线连接是否正确。 + - 将网线两端分别插入测线仪的主机和远端,观察指示灯是否按顺序亮起。 + + + +![image-20250319210506427](https://gitee.com/nefret/cloud-bed/raw/master/img/upgit_20250319_1742389507.png)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