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10\351\231\210\346\226\207\347\220\263/20250318 \350\256\241\347\256\227\346\234\272\347\275\221\347\273\234\344\271\213\347\211\251\347\220\206\345\261\202.md" "b/10\351\231\210\346\226\207\347\220\263/20250318 \350\256\241\347\256\227\346\234\272\347\275\221\347\273\234\344\271\213\347\211\251\347\220\206\345\261\202.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a9d7bff30d08143b586676f5b0da4ca1e44cccb3 --- /dev/null +++ "b/10\351\231\210\346\226\207\347\220\263/20250318 \350\256\241\347\256\227\346\234\272\347\275\221\347\273\234\344\271\213\347\211\251\347\220\206\345\261\202.md" @@ -0,0 +1,217 @@ +# 一.OSI模型各层的具体作用及协议 + +###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 - **作用**:负责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原始比特流,处理电气、机械、时序和物理接口等细节。 + - **协议**: + - Ethernet (IEEE 802.3) + - USB + - Bluetooth + - DSL + - RS-232 + +###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 - **作用**:提供节点到节点的数据传输,处理物理地址(MAC地址)、错误检测和帧同步。 + - **协议**: + - Ethernet (IEEE 802.3) + - PPP (Point-to-Point Protocol) + - HDLC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 - Frame Relay + -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 +###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 + - **作用**: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处理逻辑地址(IP地址)和路径选择。 + - **协议**: + - IP (Internet Protocol, IPv4, IPv6) + -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 -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 - 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 -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 - 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 +###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 - **作用**:提供端到端的通信,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处理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 + - **协议**: + -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 - SCTP (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 + - DCCP (Datagram Congestion Control Protocol) + +###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 + - **作用**:管理会话和连接,控制对话的建立、维护和终止。 + - **协议**: + - NetBIOS + - PPTP (Point-to-Point Tunneling Protocol) + - RPC (Remote Procedure Call) + -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 +###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 - **作用**: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加密、解密和压缩,确保数据格式的兼容性。 + - **协议**: + - SSL/TLS (Secure Sockets Layer /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 - MIME (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 + - XDR (External Data Representation) + - JPEG, MPEG, GIF + +###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 - **作用**:提供网络服务和应用接口,直接与用户和应用程序交互。 + - **协议**: + -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 -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 -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 - DNS (Domain Name System) + -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 - Telnet + - SSH (Secure Shell) + - 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 +每一层都依赖于下一层提供的服务,并为上一层提供服务。这种分层结构使得网络通信的设计、实现和维护更加模块化和灵活。 + +# 二.物理层的任务,及其传输介质 + +### 物理层的任务 + +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OSI模型的最底层,主要负责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原始比特流。其具体任务包括: + +1. **比特传输**: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原始的二进制数据(0和1)。 +2. **电气特性**:定义电压水平、传输速率、电缆规格等电气参数。 +3. **机械特性**:定义连接器的形状、尺寸、引脚排列等机械特性。 +4. **功能特性**:定义接口的功能和信号线的用途。 +5. **时序特性**:定义数据的同步和时序关系,确保发送和接收端的同步。 +6. **物理拓扑**:定义网络设备的物理布局(如星型、总线型、环型等)。 +7. **传输模式**:确定数据传输的方向(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 +--- + +### 物理层的传输介质 + +物理层的传输介质可以分为**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两大类: + +#### 1. **有线介质** + - **双绞线(Twisted Pair)**: + - 由两根绝缘铜线绞合而成,减少电磁干扰。 + - 常见类型:UTP(非屏蔽双绞线)和STP(屏蔽双绞线)。 + - 应用:以太网(Ethernet)、电话线。 + -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 - 由中心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外护套组成。 + - 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较远。 + - 应用:有线电视(CATV)、早期以太网。 + - **光纤(Fiber Optic Cable)**: + - 利用光脉冲传输数据,由玻璃或塑料纤维制成。 + - 优点:高速、长距离、抗电磁干扰。 + - 类型:单模光纤(长距离)和多模光纤(短距离)。 + - 应用:骨干网络、高速互联网。 + - **电力线(Power Line)**: + - 利用电力线路传输数据。 + - 应用:智能家居、电力线通信(PLC)。 + +#### 2. **无线介质** + - **无线电波(Radio Waves)**: + - 通过空气传输电磁波。 + - 应用:Wi-Fi、蓝牙、广播、移动通信(4G/5G)。 + - **微波(Microwave)**: + - 高频无线电波,用于点对点通信。 + - 应用:卫星通信、微波中继。 + - **红外线(Infrared)**: + - 利用红外光传输数据,需要直线传播。 + - 应用:遥控器、红外通信。 + - **激光(Laser)**: + - 利用激光束传输数据,需要直线传播。 + - 应用:点对点无线通信。 + +# 三.中国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史 + +中国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普及: + +### 1. **拨号上网时代(1990年代)** + - **技术**:使用调制解调器(Modem)通过电话线拨号接入互联网。 + - **速度**:56 Kbps。 + - **特点**:速度慢、独占电话线、费用较高。 + - **应用**:主要用于个人用户和小型企业。 + +### 2.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时代(1990年代末)** + - **技术**: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提供数字化的电话服务,可以同时传输语音和数据。 + - **速度**:64 Kbps 或 128 Kbps(双通道)。 + - **特点**:比拨号上网快,但仍不能满足高速需求。 + - **应用**:企业和小型办公室。 + +### 3. **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时代(2000年代初)** + - **技术**: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利用普通电话线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 + - **速度**:下行速度可达 8 Mbps,上行速度较低。 + - **特点**:速度快、不占用电话线、价格相对合理。 + - **应用**:家庭用户和小型企业广泛使用。 + +### 4. **光纤到户(FTTH)时代(2000年代末至今)** + - **技术**:FTTH(Fiber To The Home)使用光纤直接连接到用户家中,提供极高的带宽。 + - **速度**:下行速度可达 1 Gbps 甚至更高。 + - **特点**:速度快、稳定性高、延迟低。 + - **应用**:家庭用户、企业、数据中心等。 + +### 5. **4G/5G 移动宽带时代(2010年代至今)** + - **技术**:4G LTE 和 5G 技术提供高速移动互联网接入。 + - **速度**:4G 下行速度可达 100 Mbps,5G 下行速度可达 1 Gbps 甚至更高。 + - **特点**:移动性强、覆盖范围广、速度高。 + - **应用**:移动设备、物联网(IoT)、智能城市等。 + +### 6. **千兆宽带时代(2010年代末至今)** + - **技术**:基于光纤和先进调制技术的千兆宽带接入。 + - **速度**:下行速度可达 1 Gbps 或更高。 + - **特点**:超高速、低延迟、支持多种高带宽应用。 + - **应用**:高清视频流、在线游戏、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 + +### 7. **Wi-Fi 6 和 Wi-Fi 6E 时代(2020年代)** + - **技术**:Wi-Fi 6(802.11ax)和 Wi-Fi 6E 提供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 - **速度**:理论速度可达 9.6 Gbps。 + - **特点**:高效的多设备连接、低延迟、高带宽。 + - **应用**:智能家居、企业网络、公共场所等。 + +# 四.制作水晶头(RJ45接头) + +--- + +### **工具和材料** +1. **网线**:Cat5e、Cat6 或更高规格的双绞线。 +2. **水晶头(RJ45接头)**:8P8C(8个引脚,8个触点)。 +3. **网线钳**:用于剥线、剪线和压接水晶头。 +4. **测线仪**:用于测试网线连接是否正确。 + +--- + +### **制作步骤** + +#### **1. 剥除外皮** + - 使用网线钳的剥线刀口,将网线外皮剥去约 2-3 厘米,露出内部的 8 根双绞线。 + - 注意不要损伤内部的线芯。 + +#### **2. 整理线序** + - 将 8 根双绞线分开,并按照标准线序排列。常用的线序标准有两种: + - **T568A**: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 - **T568B**: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 - **注意**:T568B 是目前最常用的标准。 + +#### **3. 剪齐线头** + - 将排列好的线芯拉直,并用网线钳的剪线刀口将线头剪齐,确保所有线芯长度一致(约 1.5 厘米)。 + +#### **4. 插入水晶头** + - 将剪齐的线芯插入水晶头的金属触点下方,确保每根线芯都顶到水晶头的底部。 + - 检查线序是否正确,并确保外皮也进入水晶头内部,以增加接头的牢固性。 + +#### **5. 压接水晶头** + - 将插入线芯的水晶头放入网线钳的压接槽中,用力压紧,使水晶头的金属触点与线芯充分接触。 + - 压接完成后,轻轻拉扯网线,确保水晶头固定牢固。 + +#### **6. 测试网线** + - 使用测线仪测试网线的连通性。将网线两端分别插入测线仪的主机和远端,观察指示灯是否按顺序亮起。 + - 如果指示灯顺序正确且全部亮起,说明网线制作成功。 + +--- + +### **注意事项** +1. **线序标准**: + - 直通线(Straight-through):两端使用相同的线序(T568A 或 T568B),用于连接不同设备(如电脑与交换机)。 + - 交叉线(Crossover):一端使用 T568A,另一端使用 T568B,用于连接相同设备(如电脑与电脑)。 +2. **外皮保护**:确保网线外皮进入水晶头内部,以增加接头的耐用性。 +3. **压接力度**:压接时力度要适中,避免损坏水晶头或线芯。 +4. **测试**:制作完成后一定要用测线仪测试,确保网线连通性良好。 + +# 五.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