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README.md b/README.md
index 8cf2b35ddceb98281faf293634b9d47ea5b51224..8e37105f411eedc079c3d5099f1a0263951be746 100644
--- a/README.md
+++ b/README.md
@@ -1,6 +1,6 @@
-# docs
+# openGauss文档
-简体中文 | [English](./README.en.md)
+
### 介绍
@@ -8,7 +8,7 @@
### 贡献
-我们非常欢迎您贡献文档!如果想要参与,请阅读[社区资料开发指导](https://gitee.com/opengauss/docs/wikis/%E6%8B%89%E5%8F%96%E4%B8%AA%E4%BA%BA%E5%88%86%E6%94%AF?sort_id=2783599),务必遵守文档写作规范,并按照流程规则提交。审核通过后,修改会在文档工程和官网中呈现。
+我们非常欢迎您贡献文档!如果想要参与,请阅读[社区资料开发指导]([https://gitee.com/opengauss/docs/wikis/%E6%8B%89%E5%8F%96%E4%B8%AA%E4%BA%BA%E5%88%86%E6%94%AF?sort_id=2783599](https://gitee.com/opengauss/docs/wikis/拉取个人分支?sort_id=2783599)),务必遵守文档写作规范,并按照流程规则提交。审核通过后,修改会在文档工程和官网中呈现。
同时,如果您对文档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Issues中提交。
@@ -32,11 +32,10 @@
### 版本分支对应关系
-Docs包含了如下3个分支:
+Docs包含了如下2个分支:
- master:开发分支,为默认分支。
-- 1.0.1:1.0.1版本分支,分支内容呈现在[openGauss社区网站](https://opengauss.org/zh)"文档 > 1.0.1"。
-- 1.0.0:1.0.0版本分支,分支内容呈现在[openGauss社区网站](https://opengauss.org/zh)"文档 > 1.0.0"。
+- 1.0.0:1.0.0版本分支,分支内容呈现在[openGauss社区网站](https://opengauss.org/zh)“文档“栏。
### 成员
diff --git a/content/zh/docs/Developerguide/ALTER-DATA-SOURCE.md b/content/zh/docs/Developerguide/ALTER-DATA-SOURCE.md
index 45cebbdc655ea006e744760150db98c78d6134f1..7aa43de8246a2b1ad6b1058849b08f4ba74aa3ef 100644
--- a/content/zh/docs/Developerguide/ALTER-DATA-SOURCE.md
+++ b/content/zh/docs/Developerguide/ALTER-DATA-SOURCE.md
@@ -12,7 +12,7 @@
- 修改属主时,新的属主用户必须是初始用户或系统管理员。
- 当在OPTIONS中出现password选项时,需要保证openGauss每个节点的$GAUSSHOME/bin目录下存在datasource.key.cipher和datasource.key.rand文件,如果不存在这两个文件,请使用gs\_guc工具生成并使用gs\_ssh工具发布到每个节点的$GAUSSHOME/bin目录下。
-## 语法格式
+## 语法格式
```
ALTER DATA SOURCE src_name
@@ -23,8 +23,7 @@ ALTER DATA SOURCE src_name RENAME TO src_new_name;
ALTER DATA SOURCE src_name OWNER TO new_owner;
```
-## 参数说明
-
+## 参数说明
- **src\_name**
待修改的Data Source的名称。
diff --git a/content/zh/docs/FAQ/FAQ.md b/content/zh/docs/FAQ/FAQ.md
index f21f357dfea0a2f0f3683381be933ada99bafe7c..cb58978455b4c2bebd0c9a993b81f24e99730dde 100644
--- a/content/zh/docs/FAQ/FAQ.md
+++ b/content/zh/docs/FAQ/FAQ.md
@@ -1,26 +1,26 @@
# FAQ
-# Q1:“极致RTO”、“并行恢复”与“备机可读”的关系说明与完整参数说明设置是什么呢?
+### Q1:“极致RTO”、“并行恢复”与“备机可读”的关系说明与完整参数说明设置是什么呢?
-###### 回答:
+##### 回答:
- 极致RTO配置
- recovery_parse_workers 并行恢复时解析XLOG线程的个数
- recovery_parallelism 并行恢复线程的实际个数
- recovery_parse_workers大于1时是极致RTO恢复,同时需要配置recovery_parallelism大于1,才会实际并行。
+ - recovery_parse_workers:并行恢复时解析XLOG线程的个数
+ - recovery_parallelism:并行恢复线程的实际个数
+ - recovery_parse_workers:大于1时极致RTO恢复,同时需要配置recovery_parallelism大于1,才会实际并行。
- 并行恢复配置
- recovery_max_workers 并行恢复的最大线程个数
- recovery_parallelism 并行恢复线程的实际个数
- recovery_max_workers大于1时是并行恢复,同时需要配置recovery_parallelism大于1,才会实际并行。
+ - recovery_max_workers:并行恢复的最大线程个数
+ - recovery_parallelism:并行恢复线程的实际个数
+ - recovery_max_workers:大于1时是并行恢复,同时需要配置recovery_parallelism大于1,才会实际并行。
- 备机可读配置
- hot_standby 备机热备,在恢复时支持读操作。
- hot_standby为true时是备机可读。
+ - hot_standby:备机热备,在恢复时支持读操作。
+ - hot_standby:为true时是备机可读。
并行恢复是文件级别的并行REDO,极致RTO是数据块级别的并行恢复。并行恢复和备机可读是兼容的,极致RTO和备机可读是不兼容的。
配置参数时,代码中有检查(CheckExtremeRtoGUCConflicts),如果同时配置了recovery_parse_workers大于1和hot_standby会报错。
-# Q2:极致RTO场景下,备机不能读,那该如何选择主备切换的候选主节点?
+### Q2:极致RTO场景下,备机不能读,那该如何选择主备切换的候选主节点?
-###### 回答:
+##### 回答:
备机只有极致RTO情况下不能读,在串行恢复、并行恢复情况下,备机都是可读的。如果使用极致RTO,即在极致RTO情况下,当前只能配置为同步方式,然后随机选择一个当做主机即可。(配置为同步方式后所有节点数据是一样的)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